nǐ hán shān sì shǒu qí sān
拟寒山四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守卓 (shì shǒu zhuó)

问讯西来祖,人心为有无。
如何垂直指,早晚转凡夫。
洛水澄如练,嵩山秀若图。
不知端的者,刚道有差殊。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wèn xùn xī lái zǔ , rén xīn wèi yǒu wú 。
rú hé chuí zhí zhǐ , zǎo wǎn zhuǎn fán fū 。
luò shuǐ chéng rú liàn , sōng shān xiù ruò tú 。
bù zhī duān de zhě , gāng dào yǒu chà s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问西来祖的时候,人的心灵是存在有无之别的。
如何垂直指向祖先,早晚会使凡夫转变。
洛水清澈如同练,嵩山美丽如画。
不了解其中真谛的人,坚守正道会有不同的境界。
总结: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问讯祖先和修行之道。作者提到人心的存在与不存在,指引向祖先的方向,修行可以使凡夫转变,同时通过描写洛水与嵩山的美景,表达了崇高的修行境界。然而,这些道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需要深入体悟坚守正道。

赏析:: 这首诗《拟寒山四首 其三》是释守卓的作品,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境界和人心的探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禅宗信仰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问讯西来祖,人心为有无。”通过“问讯”将读者引入禅宗的世界,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人的内心是有还是无,暗示了修行者需要思考自己内心的本质。接着,“如何垂直指,早晚转凡夫。”表达了寻求禅宗境界的决心,垂直指向可能是指向内心的深处,而“转凡夫”则暗示了脱离尘世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洛水澄如练,嵩山秀若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洛水澄清如练,嵩山峻秀如图画,这些景物的描写强化了禅宗中追求清净和境界的主题。
最后一句“不知端的者,刚道有差殊。”强调了在禅宗修行中,只有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才能领悟到境界的端的,而其他人则会在“刚道有差殊”中产生差距。这句话警示修行者要持之以恒,才能真正领悟禅宗的奥义。
标签: 禅宗思想、自然景物、内心探讨、修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守卓写的《拟寒山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守卓介绍:🔈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後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爲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爲第一卷,散见... 查看更多>>

释守卓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