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ǐ hán shān sì shǒu qí sì
拟寒山四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守卓 (shì shǒu zhuó)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
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
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jiàn dào jí xiū dào , wú xīn shuí wù xīn 。
shì fēi fán yǔ shèng , chéng huài gǔ wú jīn 。
bì jiàn liú cán yè , wēi fēng rù jìng lín 。
shuí lái shí yán xià , jiào rǔ yè chuān zhē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见道就是修行的道理,没有心思的人怎么能觉悟真心呢。
对错、凡俗与圣贤,成败荣辱都是永恒不变的。
清澈的涧水中流淌着残落的叶子,微风吹入宁静的林间。
有谁来到石岩下,教你夜间穿针。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修行之道,强调须要心无杂念,用心领悟道理。并指出对错和成败荣辱都是永恒不变的。最后,描述了一个人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下夜间指导他人穿针。

赏析:: 这首《拟寒山四首 其四》由释守卓创作,表达了深刻的禅宗哲理。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强调了修道者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首先,诗中的"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表明了修道者应该在觉悟道理之后,不再执着于世俗的心思,追求心灵的宁静。"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则强调了超越世俗对是非的分辨,实现超越时空的境界。
其次,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也非常生动,如"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通过自然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修道者应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的静谧和和谐。
最后,诗的结尾"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含义深远,暗示着修行之路需有导师的引导,如夜间穿针一般需要细心和耐心。这句话也表达出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希望后人能够继续传承禅宗的智慧。
标签: 禅宗哲理、自然景物、修行引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守卓写的《拟寒山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守卓介绍:🔈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後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爲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爲第一卷,散见... 查看更多>>

释守卓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