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shān yǐn shuǐ èr shǒu qí yī
木山引水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ǐn shuǐ chuān qiáng jiē zhú shāo , gǔ cáng fēng dǐ dà róng piáo 。
jiāng liú xuán dī lú shān pù , yǐ jìn huán lái hǎi shàng cháo 。
luàn diǎn luò chí jīng shuì jiào , bàn shān hán rùn wò xīn jiāo 。
wǎ pén yī hú hé shèng mǎn , yì qù yóu néng jìn jú mi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全文总结:
这篇古文描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象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首先,人们用引水穿过墙壁,将水源接到竹梢上,使得山谷之间的大容器也充满了水。然后,以庐山瀑布为例,水流不断旋转滴落,但即便看似流尽,潮水还是会重新涌来,显示了大自然的无穷生机。接着,作者观察到水滴不规则地落在池塘里,惊醒了沉睡的生物,也让心中的焦虑得到了一丝滋润。最后,以一斛瓦盆为比喻,表达了一种不被外表所限制的胸怀,即便盛满了水溢出去,还能浸润菊花苗。全文通过描绘这些场景,凸显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并寄托了人们对生命与希望的期许。

赏析:: 这是苏辙创作的《木山引水二首 其一》。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致和水流的奔流不息,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一种生活哲理。
首先,诗人描绘了引水穿墙、接竹梢的壮观景象,形容引水之势宏大,有如谷藏峰底的大容瓢,这里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力量。接着,诗中提到水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这里用庐山瀑布来比喻水流的奔涌不息,象征着生命的不竭流动。
然后,诗人叙述了水滴在池中,激起涟漪的情景,这一景象勾画出一种宁静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波澜起伏。最后,诗中以瓦盆一斛来比喻水的容量,虽然看似有限,但依然能够浸润菊苗,表达了一种积小成大的生活哲理。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哲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木山引水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