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shān yǐn shuǐ èr shǒu qí èr
木山引水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竈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án xià kū chá fú dí shāo , shān chuān yǐ lǐ fèi gōng piáo 。
yōu quán xì xì liú yán bí , pén shuǐ mí mí zhǎng hǎi cháo 。
dàn ài jiān rú hú shàng shí , shuí lián shōu zì zào zhōng jiāo 。
cāng yá hán liū xū jiā yìn , shàng shǎo dōng qīng shí jiǎn mi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檐下的枯槎拂动着荻梢,山川迂回曲折费尽了公瓢的力气。幽静的泉水细细流过岩鼻,盆中的水不断涨满,仿佛涨潮一般。
虽然我钟爱坚硬如湖上石头,但谁又会怜惜那被从灶中取出的焦炭呢?苍崖上的寒溜,也只有少数冬青与石头茧苗得到佳荫滋润。
总结:诗人描绘了檐下拂动的枯槎和山川迂回的景象,以及幽泉细流和盆中水涨的景观。他表达了对坚硬物体的钟爱和对被烧焦的东西的无奈。最后,他提及苍崖上少数得到荫庇的冬青与石头茧苗。整体意境清幽,自然景物与人情相融,表达了对生命与物质的思考。

赏析:这首诗《木山引水二首 其二》描绘了作者对山泉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感叹。诗中通过描绘山中幽泉、石头、山川,展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永恒,以及作者对这份自然之美的珍视和敬畏。
诗人以“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开篇,通过描绘檐下的景象和山川的曲折蜿蜒,展现了山林的静谧和景色的迷人。
接着描述“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展现了泉水的清澈,宛若细丝,又有一种气势磅礴,令人想起潮水汹涌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表现出对坚持初心的赞美:“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竈中焦。”这句话表达了对坚定不移、守正如磐石般的态度的推崇,与环境、境遇无关,展现了作者对坚持信仰的敬佩。
最后两句“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则表现了山崖的苍翠和石头的质朴,以及新生事物的希望,诗人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叹。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木山引水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