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céng zǐ gù èr shǒu qí èr
寄曾子固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王安石 (wáng ān shí)

崔嵬天门山,江水绕其下。
寒渠已胶舟,欲往岂无马。
时恩缪拘缀,私养难乞假。
低徊适为此,含忧何时写。
吾能好谅直,世或非诡诈。
安得有一廛,相随问耕者。

平○平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cuī wéi tiān mén shān , jiāng shuǐ rào qí xià 。
hán qú yǐ jiāo zhōu , yù wǎng qǐ wú mǎ 。
shí ēn miù jū zhuì , sī yǎng nán qǐ jiǎ 。
dī huái shì wèi cǐ , hán yōu hé shí xiě 。
wú néng hǎo liàng zhí , shì huò fēi guǐ zhà 。
ān dé yǒu yī chán , xiāng suí wèn gēng zhě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崔嵬的天门山高耸入云,江水围绕着山脚。
冰冷的河渠已经结冰,船只被冰困住,想要前去岂能没有马匹。
虽然时运和官场的纷繁纠缠,私下养马也难以获得批准。
我心低落忧虑,何时能抒发出来。
我愿意坦荡坦率地宽容待人,但这世间或许不乏欺诈与阴谋。
多想拥有一片农田,与耕者们相伴而问。


全诗通过描绘崔嵬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江水的环绕,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矛盾。诗人希望能够坦诚待人,但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和官场压力让他感到困扰。诗人渴望拥有一片自己的田地,与耕者们共同生活,从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赏析::
这是王安石的《寄曾子固二首 其二》。这首诗以崔嵬天门山为背景,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和思考。诗中虽然只有六句,但情感深沉,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首先,诗人以天门山的壮丽景色作为诗的背景,江水绕山下,山势崔嵬,景色壮丽,给人以美丽的印象。然而,诗中诗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他提到自己寒渠已胶舟,欲往却无马,表现出了他的一种无奈和困扰。这或许可以看作是诗人在表达自己身处逆境,面对困难时的感受。
诗中还涉及到了时恩缪拘缀、私养难乞假等内容,似乎在倾诉自己的困境和对生活的不满。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抱怨,而是表示自己能够坚持真实和正直,不陷入世俗的诡诈之中。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价值观的坚守和对真理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有一个小农村,与耕作者相随,共同追求简朴和真实的生活。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宁静和纯粹生活的向往,与前文中对于困境的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标签: 写景、抒情、人生哲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安石写的《寄曾子固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查看更多>>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词:

  •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

  • 甘露歌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

  • 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

  •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

  •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

  •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

  • 雨霖铃

    孜孜。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

  • 清平乐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

  •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

  • 王安石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