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zǐ yó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yī shǒu qí wǔ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轼 (sū shì)

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
方春节抱甲,渐老根生须。
不爱当夏绿,爱此及秋枯。
黄叶倒风雨,白花摇江湖。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
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lú sǔn chū sì zhú , shāo kāi yè rú pú 。
fāng chūn jié bào jiǎ , jiàn lǎo gēn shēng xū 。
bù ài dāng xià lǜ , ài cǐ jí qiū kū 。
huáng yè dǎo fēng yǔ , bái huā yáo jiāng hú 。
jiāng hú bù kě dào , yí zhí kǔ qín qú 。
ān dé shuāng yě yā , fēi lái chéng huà t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芦笋初长出来像竹子,稍微展开叶子就像蒲草一样。在初春的时候节节高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部逐渐增长出新的须根。它不喜欢成为夏季的绿色植物,更喜欢在秋天的时候变得干枯。黄色的叶子在风雨中飘落,白色的花朵在江湖上摇曳。江湖边的芦笋不可轻易移植,若要移植,则需付出辛勤的努力。但若能得到两只野鸭为伴,飞来栖息在芦笋边,那景象就美如画卷一般了。

全诗主题表达了芦笋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以及作者对其生命阶段的喜爱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赋予了芦笋以生动的人性化特征,借以抒发自己对自然界的感慨之情。诗中以芦笋的成长为比喻,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于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赏析::
苏轼以《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其五》展现了对芦笋的情感与触景生情。他描绘了芦笋初长成时的景象,比喻其初似竹,叶如蒲,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但他也不满足于只享受春天的美景,更有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思索。芦笋随着时光渐老,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也成为他的思考对象。他不愿意只在夏天看到它的翠绿,而是更喜爱秋天它枯黄的模样,这种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也映射出人生百态。叶子飘落,花朵飘摇,象征着时光流逝、生命不断变迁的无常。然而,他对芦笋的喜爱和关怀并未减少,愿意辛勤移植,寄望能够得到双野鸭的赏识,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标签: 描写自然、抒怀人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轼写的《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 查看更多>>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 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

  •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

  •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

  •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

  • 满庭芳

    香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

  •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

  •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

  • 满庭芳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

  •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 苏轼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