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shū kuān tián yuán liù shǒu qí liù
和叔宽田园六首 其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过 (sū guò)

十年资章甫,人弃我亦闲。
得从长沮游,时把严陵竿。
本非厌作吏,未忍违故山。
朝来行西畴,果腹惟三餐。
信哉负郭美,五斗何足干。
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shí nián zī zhāng fǔ , rén qì wǒ yì xián 。
dé cóng cháng jǔ yóu , shí bǎ yán líng gān 。
běn fēi yàn zuò lì , wèi rěn wéi gù shān 。
cháo lái xíng xī chóu , guǒ fù wéi sān cān 。
xìn zāi fù guō měi , wǔ dòu hé zú gān 。
cháng wèi tián shè wēng , suǒ lè fēi suǒ t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十年前,我得到了资历,人们放弃我,我也变得自由闲散。
我决定跟随长沮一起游历,有时会携带严陵的竿子。
本来并不厌倦做官的工作,只是不忍心离开故乡的山川。
早晨出发,沿着西边的乡野行走,每天只是简单地吃三餐。
诚然,相比于负担郭家的美酒美食,五斗米已经足够满足。
长期以来,我宁愿过着田舍翁的生活,我所喜爱的生活,并不需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
全文总结:文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受人抛弃后选择离开尘世,与好友长沮一起游历山野,并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不舍,但更愿意过简朴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心态。作者倡导过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这是苏过的《和叔宽田园六首》中的第六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十年来修养身心,受人抛弃却依然自得其乐的心境,以及他在农村田园生活中的惬意与满足之情感。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苏过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现出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他曾经拥有资章(官位)十年,但最终选择了离开仕途,过上了宁静的田园生活。诗人的心境从最初的被人抛弃到后来的自得其乐,反映出他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诗人在长沮、严陵游玩时,把竿(竿子)拿在手里,表现出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情感。他的心境非常宽广,不再忍受官场的纷争和繁忙,而是在故山中追求心灵的宁静。朝来行西畴,生活简单,只需果腹三餐,却感到非常满足。这里的"果腹惟三餐"表现出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珍惜。
诗末提到"五斗何足干",五斗是古代的容量单位,意味着收获的丰富。诗人虽然生活简朴,但仍然感到收获丰富,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他以"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表达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仕途的不舍。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过写的《和叔宽田园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过介绍:🔈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轼第三子。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轼卒後,依叔父辙居颍昌。营湖阴地数亩,名爲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着录均爲十卷),已佚。清乾隆时人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厘爲六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爲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 查看更多>>

苏过的诗:

苏过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