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lǚ mì xiào guān méi qí èr
和吕秘校观梅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积 (xú jī)

寒梅虽淡薄,乃是物之珍。
天与离羣性,花前独步春。
江臯多冒雪,山路不逢人。
根本蟠虽久,花趺长自新。
妖姿虽共处,正色愿相邻。
纵使红为饰,何如素是真。
北人殊未识,南国见何频。
须假东风力,春香到紫宸。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hán méi suī dàn báo , nǎi shì wù zhī zhēn 。
tiān yǔ lí qún xìng , huā qián dú bù chūn 。
jiāng gāo duō mào xuě , shān lù bù féng rén 。
gēn běn pán suī jiǔ , huā fū cháng zì xīn 。
yāo zī suī gòng chǔ , zhèng sè yuàn xiāng lín 。
zòng shǐ hóng wèi shì , hé rú sù shì zhēn 。
běi rén shū wèi shí , nán guó jiàn hé pín 。
xū jiǎ dōng fēng lì , chūn xiāng dào zǐ ch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寒梅虽然淡雅薄素,但却是珍贵的花朵。
它在天性上追求离群独立,独自在花前展现春天的美景。
江边的梅树多次冒着雪寒,山路上也难得遇到行人。
虽然根基扎根已久,但花朵依旧自我更新。
即使与其他妖娆的花朵共处,它依然保持端庄的态度,愿与它们相邻。
虽然染上了红色作为装饰,但与其华美的外表相比,它的素真更为珍贵。
北方的人们并不太了解它,而南方的人们却频繁地见到它。
只有借助东风之力,梅花的春香才能传到紫宸皇宫。

全文

总结:

这篇古文描述了寒梅的美丽与珍贵,它虽然外表淡雅薄素,但在花前独自绽放春光。它扎根江边山路,即使历经风雪,依旧能自我更新。与其他花朵共处时,保持端庄的态度,愿与它们相邻。作者借寒梅来比喻真正的美与气质,强调内在的真诚与坚守,而非华而不实。北方人对它并不熟悉,而南方人却常常欣赏到它的芬芳。全文充满了对寒梅的赞美,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颂扬。

赏析:这首诗《和吕秘校观梅 其二》由徐积创作,表现了对寒梅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以下是赏析:
徐积以淡薄的寒梅为主题,表现了其珍贵之处。他认为虽然寒梅花瓣薄而淡,但却是大自然的宝物。这里的“淡薄”可理解为质朴和纯洁。
诗中提到寒梅在天性和离群的影响下独自绽放,象征着它在寒冷季节中独具特色,与众不同,这也是作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诗人以江臯多冒雪、山路不逢人来形容寒梅的坚韧和孤芳自赏,表现了它在严寒条件下依然能够生长和开放。
“根本蟠虽久,花趺长自新”这句意味着尽管寒梅的根部长时间扎根于土地,但它的花朵仍然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体现了生命力的顽强。
诗中还表现了作者对寒梅的美的欣赏,希望自己与之相邻,认为红色虽然可以作为装饰,但真实的素色更为珍贵。这表现了作者对真实、纯洁和自然之美的向往。
最后两句提到了北方人未曾识别寒梅之美,而南国频繁欣赏它。这反映了地域差异对美的认知带来的不同,也表现了寒梅在不同地方的价值。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徐积写的《和吕秘校观梅》系列:

本文作者徐积介绍:🔈

徐积(一○二八~一一○三),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早年曾从胡瑗学(《吕氏童蒙训》)。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五七)。神宗数召对,因耳聩不能出仕。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近臣推荐,爲楚州教授。徽宗崇宁二年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卒,年七十六(《节孝集》卷三二附王资深撰《节孝先生行状》)。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赐谥节孝处士。以孝行着闻,苏轼称之爲“古之独行也,於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着有《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徐积诗,以明嘉靖刘佑刻《节孝集》爲底本。参校明抄本、清康熙丙子山阳丘迈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 查看更多>>

徐积的诗:

徐积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