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gōng shí zǎo xíng èr shǒu qí èr
和公实早行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郑刚中 (zhèng gāng zhōng)

客子发中夜,小炉香半存。
病躯凭瘦马,残梦过前村。
柳近和风紧,尘髙望月昏。
何时展书卷,竹屋对朝暾。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kè zǐ fā zhōng yè , xiǎo lú xiāng bàn cún 。
bìng qū píng shòu mǎ , cán mèng guò qián cūn 。
liǔ jìn hé fēng jǐn , chén gāo wàng yuè hūn 。
hé shí zhǎn shū juàn , zhú wū duì cháo t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客人从深夜起身,小炉中的香犹未烧尽。
病弱的身躯依靠着瘦弱的马,残缺的梦境穿越前村。
柳树近在和风紧抱下,尘土飞扬使得月亮黯然无光。
何时能展开书卷,坐在竹屋中迎接早晨阳光。
全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在深夜醒来,病体虚弱,他在残缺的梦境中穿越前村。夜晚里,柳树在和风的拥抱下摇曳生姿,但尘土的飞扬却使月色黯淡无光。诗人期望着何时能康复,能在竹屋中静坐阅读,迎接清晨的阳光。整首诗意境深远,叙写了客人在夜晚的孤寂与对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和公实早行二首 其二》由郑刚中创作,描述了一个客人在半夜离开的场景,并夹杂着一些抒怀情感。以下是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客人在夜深人静时的离别情景。首先,他提到“客子发中夜”,客人在深夜出发,这种离别时刻通常充满了寂寞和别离的情感。接着,诗人提到“小炉香半存”,这里小炉的香火还没有熄灭,暗示了主人留客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客人的临行。
诗中还有对客人的病状的描述,他的身体瘦弱,凭借着一匹瘦马离开,这增加了诗中的凄凉感。在客人行进的过程中,他的思绪穿越村庄,带着残破的梦境,这种幻化和回忆也强化了诗中的别离情感。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四周的环境,柳树靠近,和风紧吹,尘土飞扬,月色隐显,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时的自然景色和氛围。
最后,诗人寄望将来,“何时展书卷”,期待着在竹屋里对着晨曦的朝阳重新阅读书卷,这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离别的期待。
标签:
- 抒情
- 离别
- 自然景色
- 向往未来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郑刚中写的《和公实早行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郑刚中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复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 查看更多>>

郑刚中的诗:

郑刚中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