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yún sì shū shì liù jué jù qí wǔ
含云寺书事六绝句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杨时 (yáng shí)

竹间幽径草成围,藜杖穿云翠满衣。
石上坐忘惊觉晚,山前明月伴人归。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zhú jiān yōu jìng cǎo chéng wéi , lí zhàng chuān yún cuì mǎn yī 。
shí shàng zuò wàng jīng jué wǎn , shān qián míng yuè bàn rén g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竹林中幽静的小径被茂密的草围绕,我手持着一根藜杖,穿行其中,绿意盈满视野。坐在石头上,心境平和地忘却了时间,直到傍晚的惊觉才使我清醒过来。山前的明月如同伴随着我一同归家,照亮了归途。
总结:这篇古文描绘了作者在竹林中散步的情景,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在静谧的环境中,作者忘却了时间,与山前明月相伴,恍若仙境般的归程。

赏析:这首古诗《含云寺书事六绝句 其五》表现了诗人在含云寺的幽静环境中的心境和景物。首句“竹间幽径草成围”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置身于竹林之间,小径被茂盛的草所环绕,仿佛进入了一片竹海。
接下来的“藜杖穿云翠满衣”将诗人的行走方式描绘得生动,他手持藜杖穿越在青翠的竹林中,竹叶丛中的翠色将他的衣袍映得如翡翠一般。
第三句“石上坐忘惊觉晚”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坐于石上,静心冥想,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他忘却了世俗的喧嚣,只是沉浸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而当他觉察到天色已晚,不禁产生一丝惊觉,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沉浸和忘我。
最后一句“山前明月伴人归”以山和明月作为背景,诗人在这山明月亮的映衬下,完成了他在含云寺的归程,仿佛是得到了大自然的陪伴,回归到了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杨时写的《含云寺书事六绝句》系列:

本文作者杨时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後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後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 查看更多>>

杨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