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hǐ jīng xī chéng zhū gōng
奉使京西呈诸公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孔平仲 (kǒng píng zhòng)

金科备使提三千,石马泥牛鞭不前。
丝麻民足吾何言,竹舆山行秋雨眠。
匏黄芋紫汉上囗,土人当有庞葛贤。
革车战舰今不然,木杪凤栖龙戏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jīn kē bèi shǐ tí sān qiān , shí mǎ ní niú biān bù qián 。
sī má mín zú wú hé yán , zhú yú shān xíng qiū yǔ mián 。
páo huáng yù zǐ hàn shàng wéi , tǔ rén dāng yǒu páng gě xián 。
gé chē zhàn jiàn jīn bù rán , mù miǎo fèng qī lóng xì quán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金科备使提供了三千人,但石马和泥牛却无法前进。
丝麻等材料足够了,我有什么好说的呢?坐在竹舆上,经过山地行进,秋雨洒落,让人感到困倦。
以匏瓜为黄色,芋头为紫色,宛如汉代的图案,土人应有庞贤的美名。
不再是过去的革车战舰,如今形势已经不同了,高山之巅,凤凰栖息,龙在清泉里嬉戏。
全文总结:该古文描述了金科备使带领三千人前进,但因为石马和泥牛的缘故而无法继续前行。接下来提到丝麻等材料充足,但作者并没有太多言语。然后,描绘了乘坐竹舆经过山地行进,秋雨落下,令人疲倦。接着用匏瓜黄色、芋头紫色的比喻来称赞土人应有庞贤的美名。最后,指出现在已非昔日革车战舰的局面,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高山之巅,凤凰栖息,龙在清泉里嬉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赏析:这首诗《奉使京西呈诸公》由孔平仲创作,描写了一位官员奉命前往京西的旅途和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厚意。
首节写官员奉使前往京西,但路途艰辛,形象地以“金科备使提三千,石马泥牛鞭不前”来形容艰难的行程。这里的“金科备使”指官员的身份和任务,而“石马泥牛”则象征了路途坎坷。作者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强调了官员为国家使命不畏艰险的精神。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丝麻民足吾何言,竹舆山行秋雨眠”的句子,通过反衬,展现了官员对于百姓疾苦的感受。丝麻、竹舆、山行、秋雨等词语都呈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画面,与前面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关切之情。
第三节提到“匏黄芋紫汉上囗”,这里描述了一幅宜人的田园景象,反映了大地的丰收。而“土人当有庞葛贤”的句子则强调了当地百姓的智慧和贤德。这部分突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化和农民的智慧,与前文的坎坷之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中写到“革车战舰今不然,木杪凤栖龙戏泉”,反映了时光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革车和战舰已经不再存在,而树木之间凤凰栖息、龙戏水泉的景象则表达了一种和平安宁的意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孔平仲介绍:🔈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爲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爲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後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佑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爲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佑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 查看更多>>

孔平仲的诗:

孔平仲的词:

相关诗词:

京请郡得豳取道渭上观为命□诗刻次韵奉呈□□奉议公 其一 (jīng qǐng jùn dé bīn qǔ dào wèi shàng guān wèi mìng □ shī kè cì yùn fèng chéng □ □ fèng yì gōng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宋京

金节逶迤去不还,罗胸星斗焕秦天。
白云拱木今何在,岁月声名相与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京请郡得豳取道渭上观为命□诗刻次韵奉呈□□奉议公 其二 (jīng qǐng jùn dé bīn qǔ dào wèi shàng guān wèi mìng □ shī kè cì yùn fèng chéng □ □ fèng yì gō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宋京

乞守初来到渭滨,玻瓈亲为拂诗尘。
□江集里新添得,留取锺评付後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挽西京左藏使石太保二首 其一 (wǎn xī jīng zuǒ cáng shǐ shí tài bǎo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刘攽

勇掷诸生笔,终乘使者车。
家声唯孝谨,将略亦诗书。
鹤发遗荣始,泷冈卜兆初。
谬承公叔荐,曾未撇衣裾。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从驾东幸呈诸公 (cóng jià dōng xìng chéng zhū gōng)

朝代:唐    作者: 徐铉

吴公台下旧京城,曾掩衡门过十春。
别後不知新景象,信来空问故交亲。
宦游京口无高兴,习隐锺山限俗尘。
今日喜为华表鹤,况陪鵷鹭免迷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从驾东幸呈诸公 (cóng jià dōng xìng chéng zhū gōng)

朝代:宋    作者: 徐铉

吴公台下旧京城,曾掩衡门过十春。
别後不知新景象,信来空问故交亲。
宦游京口无高兴,习隠锺山限俗尘。
今日喜为华表鹤,况陪鵷鹭免迷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读郑公奉使録 其二 (dú zhèng gōng fèng shǐ lù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周紫芝

诸公有意勒燕然,不道昭陵闭玉关。
却遣毡裘窥汉鼎,拜公遗像独何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闻诸公先分题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合为十章四句 其三 (sòng hán yù rǔ sī fēng fèng shǐ liǎng zhè wén zhū gōng xiān fēn tí yòng chí táng shēng chūn cǎo yuán liǔ biàn míng qín zì hé wèi shí zhāng sì jù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刘攽

吴帆若飞鸿,千里长风生。
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早朝行宫奉呈诸同舍 (zǎo cháo xíng gōng fèng chéng zhū tóng shè)

朝代:宋    作者: 刘才邵

龙山西转浙江横,宝势迢嶤切太清。
照海晓光来阙角,穿花宫漏带潮声。
风生剑佩班初上,雾歇旌旗色更明。
共说中兴似光武,南都赋合继东京。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动物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闻诸公先分题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合为十章四句 其六 (sòng hán yù rǔ sī fēng fèng shǐ liǎng zhè wén zhū gōng xiān fēn tí yòng chí táng shēng chūn cǎo yuán liǔ biàn míng qín zì hé wèi shí zhāng sì jù qí liù)

朝代:宋    作者: 刘攽

诸公惜分手,置酒倚名园。
长廊蔽修景,昼无车马喧。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闻诸公先分题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合为十章四句 其一 (sòng hán yù rǔ sī fēng fèng shǐ liǎng zhè wén zhū gōng xiān fēn tí yòng chí táng shēng chūn cǎo yuán liǔ biàn míng qín zì hé wèi shí zhāng sì jù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刘攽

赤骥脱馵羁,轩然视瑶池。
公持汉使节,不减豸冠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