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ng jīng guó wáng gōng qí èr
访荆国王公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道潜 (shì dào qián)

博辩旧闻轻孟子,谈经早不愧杨雄。
惠能伎俩元无有,还许从容广座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ó biàn jiù wén qīng mèng zǐ , tán jīng zǎo bù kuì yáng xióng 。
huì néng jì liǎng yuán wú yǒu , huán xǔ cóng róng guǎng zuò zhōng 。

咏德 赞扬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博辩旧闻轻孟子,谈经早不愧杨雄。

博学多才的人对于古代名士孟子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认为他的论述过于琐碎。而对经典典籍的谈论早就赢得了杨雄的认可。



惠能伎俩元无有,还许从容广座中。

惠能的技巧和智慧是纯粹的,没有任何虚饰。他在广大的观众面前依然能从容自若,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总结:

诗人表达了对博学多才的人对古代名士孟子的批评观点,认为其博辩的内容过于琐碎。而杨雄则早就被他对经典典籍的谈论所感叹。接着,诗人以惠能为例,强调他的智慧和技巧纯粹无华,同时能在广大的观众面前保持从容不迫的姿态。全诗呈现了对才智和学识不同表现方式的对比。

赏析:这首诗《访荆国王公 其二》是由唐代诗人释道潜创作的。诗人以访问荆国的王公为题材,表现了他对荆国王公的景仰和对学问的尊重。
诗中首先提到孟子和杨雄,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孟子被誉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杨雄则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通过称赞他们的博学多才,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崇敬之情。
接着诗人提到了“惠能伎俩”,惠能是佛教禅宗的祖师,他以禅宗的教导和伎俩(意为方法或技巧)而闻名。诗人称他的伎俩是“元无有”,意味着他的方法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在这位王公的座前畅谈学问,从容不迫地与他交流。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他愿意与学者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道潜写的《访荆国王公》系列:

本文作者释道潜介绍:🔈

释道潜,本名昙潜,号参寥子,赐号妙总大师。俗姓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续骫骳说》)。一说姓何,於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咸淳临安志》卷七○)。幼即出家爲僧,能文章,尤喜爲诗。与苏轼、秦观友善,常有倡和。哲宗绍圣间,苏轼贬海南,道潜亦因诗获罪,责令还俗。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曾肇爲之辩解,复爲僧。崇宁末归老江湖。其徒法颖编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行于世。参寥子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宋刻《参寥子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参校明崇祯八年汪汝谦刻本(简称汪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查看更多>>

释道潜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