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 qí tíng sù gù zhèn sān shǒu qí sān
发岐亭宿故镇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耒 (zhāng lěi)

征人不敢安,蓐食待明发。
润冲石上云,冷踏松间月。
艰难付一笑,岁月惊屡阅。
偃亚道傍松,茯苓应可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zhēng rén bù gǎn ān , rù shí dài míng fā 。
rùn chōng shí shàng yún , lěng tà sōng jiān yuè 。
jiān nán fù yī xiào , suì yuè jīng lǚ yuè 。
yǎn yà dào bàng sōng , fú líng yìng kě jué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征人不敢安,躺在床上等待天明出发。
润湿石头上的云雾,寒冷中踏着松树下的月光。
面对困难,只能苦笑应对,岁月中不断经历惊险。
在偃亚道旁的松树下,或许可以挖取茯苓。
总结:这首古文描述了一个征人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敢停歇,等待天亮启程。他在山林间行走,观察着云雾和月光的变化。面对种种困难,他只能苦笑应对,经历了许多惊险的历程。在道路旁的松树下,或许能够找到茯苓,这似乎象征着希望或宝贵的资源。整首诗充满了辛酸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赏析:
这是张耒的《发岐亭宿故镇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行军途中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征人在战乱年代的无奈和艰辛,以及岁月的流逝。
首节描写征人不敢安于宿营,因为明天将要启程,他们蓐食等待黎明的到来。这里透露出征人的不安和期盼,生活在战乱之中,他们渴望能够早日离开战场。
第二节以润冲石上的云和冷踏松间的月光来形容夜晚的景色。云和月光在诗中通常被视为象征祥和与安宁的元素,但在这里却显得有些冷酷,与征人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描写暗示着战乱带来的不安和困苦。
第三节表达了征人对岁月的感慨,他们付出了艰难,却只能得到岁月不断的流逝。这反映出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人们的心境,他们深知时间的宝贵,但却无法抵挡岁月的无情流逝。
最后两句提到偃亚道旁的松树和茯苓,暗示了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征人,即使在困难中也要坚韧不拔,茯苓应可掘的意象传达了他们的坚强与不屈。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张耒写的《发岐亭宿故镇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张耒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於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佑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 查看更多>>

张耒的诗:

张耒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