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ú lè yuán qī yǒng dú shū táng
独乐园七咏 读书堂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司马光 (sī mǎ guāng)

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
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
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wú ài dǒng zhòng shū , qióng jīng shǒu yōu dú 。
suǒ jū suī yǒu yuán , sān nián bù yóu mù 。
xié shuō yuǎn qù ěr , shèng yán bǎo chōng fù 。
fā cè dēng hàn tíng , bǎi jiā shǐ xiāo fú 。

抒情 哲理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我喜爱董仲舒,专心钻研经学,孤独守护智慧的深邃。
虽然居住有园林之地,但三年未外出游目。
邪说已远离耳际,圣贤之言充盈心怀。
提出政治策略,登上汉朝朝廷,百家学说开始消退并屈服。



总结:

这段古文表达了作者对董仲舒的钦佩和崇拜之情,董仲舒不受外界邪说干扰,专心研究经学,最终登上汉朝朝廷,使百家学说退居次要地位。

《读书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司马光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以及他对知识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表达了作者对董仲舒的敬仰,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问深厚,因此作者向他学习,也强调了自己孤独而执着的读书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说明了作者虽然生活在有园林的环境中,但三年来却不曾去游玩。这表明了他对读书的专注,他的眼睛和思想都沉浸在圣贤之言中,远离了邪说。
最后两句"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则强调了读书的价值。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使百家学说都得到消伏,表达了他对治理国家的愿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司马光写的《独乐园七咏 》系列:

本文作者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佑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後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佑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 查看更多>>

司马光的诗:

司马光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