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fàn dé rú wǎn lǐ jì yùn shǐ sì shǒu qí sān
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毕仲游 (bì zhòng yóu)

吾道何伸屈,斯人忽已亡。
梦妖非二竖,风变哭三良。
室有千言记,尘无一窖藏。
举头天色在,今古自苍苍。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wú dào hé shēn qū , sī rén hū yǐ wáng 。
mèng yāo fēi èr shù , fēng biàn kū sān liáng 。
shì yǒu qiān yán jì , chén wú yī jiào cáng 。
jǔ tóu tiān sè zài , jīn gǔ zì cāng cā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我道怎么延展,这个人突然已经消失了。
梦中的妖怪不是两个小竖子,风变幻着哭泣着的三良。
屋中有千言的记忆,尘土中却没有一丝隐匿之处。
抬头仰望天空,无论是今天还是古代,都是一片苍苍茫茫之色。



总结:

诗人在思考人生和历史的变迁,感叹个人与时代的短暂,以及记忆与时间的对比。他的道路如何伸展,一个人突然离世,使他感叹人生的脆弱。梦中出现妖怪,象征着不确定的未来和不同寻常的变化。室中记载着许多事情,但在尘土中找不到一丝痕迹,暗示时间的冲刷与遗忘。最后,他仰望苍天,感叹历史的长河,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显得广袤辽阔。

赏析:这首古诗《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 其三》是毕仲游所作,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人事的感慨。以下是赏析:
诗人以自身的感慨开篇,表达了自己的道路在何处弯曲,而且感觉似乎已经错过了什么。这种感觉常常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出现,使人不禁对自己的选择和经历产生反思。
接着,诗中提到了“梦妖非二竖,风变哭三良”,这句话充满了幻想和神秘感。作者似乎在这里描绘了一些超自然的情境,暗示了生命中的变迁和不可预测性。
在第三句中,诗人描述了室中的记忆千言万语,但却无法藏匿于尘埃之中。这句话传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尽管记忆依然存在,但它们不可避免地会被岁月的尘埃覆盖。
最后,诗人仰头仰望天空,感受到天色仍然苍苍,表现出时间的无穷无尽。这句话也可以被理解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毕仲游写的《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毕仲游介绍:🔈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後与兄仲衍同举进士。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哲宗元佑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除开封府推官,出爲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召权礼部郎中,又出爲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佑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 查看更多>>

毕仲游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