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hé jiāng zǐ wǒ qí sì
答和江子我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程俱 (chéng jù)

欲知黄鹤山中客,便是芙蓉室里僧。
不比妙高穷老圃,堆豗懵懂百无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yù zhī huáng hè shān zhōng kè , biàn shì fú róng shì lǐ sēng 。
bù bǐ miào gāo qióng lǎo pǔ , duī huī měng dǒng bǎi wú né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想知道黄鹤山中的客人,就是在芙蓉室里的僧人。
不像妙高山上贫瘠的老园子,荒草丛生一无所能。
总结:这句诗描述了黄鹤山中的客人,与芙蓉室里的僧人之间的对比。黄鹤山中的客人有着高雅的品味,而芙蓉室里的僧人则是清净淡泊的修行者。另一方面,妙高山上的老园子荒废不堪,与黄鹤山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和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答和江子我 其四》是由程俱创作的古诗,表现了诗人对不同修行生活的思考和选择。
诗中,程俱通过描写两位不同的僧侣生活方式,展现了自己对修行生活的看法。首先,他提到了黄鹤山中的僧侣,暗示他们过着宁静与超凡脱俗的生活,因为黄鹤山被认为是道家修行的圣地,芙蓉室则可能是山中一处僧舍。这里的僧人被视为修行者,寻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尘世的束缚。
然后,诗人与这些黄鹤山的僧人相对比,提到了一个名叫妙高的老僧,却生活在穷困之地,只能在百无所能的情况下苦苦支撑。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的疑惑和思考,他或许在权衡自己的修行生活选择。
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修行方式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困惑和思索,以及对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的渴望。
标签: 对比、修行、追求、疑惑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程俱写的《答和江子我》系列:

本文作者程俱介绍:🔈

程俱(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外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监舒州太湖盐场,以上书论事罢。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起知泗州临淮县,官满後寓吴。因叶梦得荐爲着作佐郎,未几出管勾岱岳观。宣和二年(一一二○),赐上舍上第。三年,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自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弃城退保华亭。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爲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五卷,擢中书舍人。二年,因言事爲言官论弃秀州事,罢职求举江州太平观。秦桧当政,诏除集英殿修撰、徽猷阁待制,皆不赴。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小集》四十卷。事见宋程瑀《程公行状》(四... 查看更多>>

程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