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táng gōng sān shǒu lǚ sī
次韵唐公三首 旅思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王安石 (wáng ān shí)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cǐ shēn nán běi lǎo , chóu jiàn wèn zhēng tú 。
dì dà pán sān chǔ , tiān dī rù wǔ hú 。
kàn yún xīn gòng yuǎn , bù yuè yǐng tóng gū 。
kāng kǎi qiū fēng qǐ , bēi gē bù wèi l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此身在南方和北方流浪多年,忧愁在面对漫长的旅途。
大地延伸广阔,蜿蜒交错着三楚地区,天空低垂深入五大湖泊。
眺望云彩的心思与远方同在,步行时月光的影子陪伴着孤独。
激情澎湃如秋风卷起,悲歌中并没有为了一种普通的鲈鱼而悲伤。



总结:

诗人形容自己漂泊南北多年,心情忧愁,眺望着广阔的土地和天空,感慨万千。虽然身处孤独,但心中有对远方的向往。他内心激荡如秋风,表达了对某种事物的悲伤,但并未因普通的鲈鱼而伤怀。

赏析:王安石的《次韵唐公三首 旅思》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篇,通过描述作者身在南方的情景,表达了离乡背井的思乡之情。
首句“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以老去的身躯和漫长的旅途为开篇,暗示了作者长时间的离家之苦,愁思家乡之情愈发浓烈。地势的变化从“地大蟠三楚”和“天低入五湖”中可见一斑,这里的地理描写增强了离乡的距离感。
接下来的两句“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则以云和月来象征远离家乡,作者与家人朋友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孤独。最后两句“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壮志,即便离乡在外,也不愿轻易放弃,依然怀抱激情,不为富贵所迷惑,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安石写的《次韵唐公三首 》系列:

本文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查看更多>>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词:

  •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

  • 甘露歌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

  • 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

  •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

  •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

  •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

  • 雨霖铃

    孜孜。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

  • 清平乐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

  •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

  • 王安石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