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tóng guān xiān jì zhāng shí èr gé lǎo shǐ jūn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韩愈 (hán yù)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廻。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jīng shān yǐ qù huà shān lái , rì chū tóng guān sì shàn kāi 。
cì shǐ mò cí yíng hòu yuǎn , xiàng gong qīn pò cài zhōu huí 。

抒情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 韓愈

荆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廻。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jīng shān yǐ qù huà shān lái , rì chū tóng guān sì shàn kāi 。
cì shǐ mò cí yíng hòu yuǎn , xiàng gong qīn pò cài zhōu huí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注释:
①次:驻军。潼关:在陕西潼关县北,于东汉末设,为秦、晋、豫交通要塞。张十二阁老使君:即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他曾在门下省做过给事中,当时通行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官员称为“阁老”。
②荆山:又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境内。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
③四扇开:指潼关的四扇关门大开。关门东西各两扇。
④刺史:指华州刺史张贾。莫辞迎候远: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故云莫辞远。
⑤相公:指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蔡州: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唐军破蔡州,生擒吴元济。


鉴赏: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异常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大捷凯旋途中。当时韩愈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军,即将向华州进发,为抒发胜利豪情而作此诗。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韩愈介绍:🔈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爲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爲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爲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爲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爲时宰所构,罢爲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諡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後学,以之成名者甚衆。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爲诗豪放,不避麤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 查看更多>>

韩愈的诗:

相关诗词:

潼关道中 (tóng guān dào zhōng)

朝代:宋    作者: 晁补之

尘土长安古道深,潼关依旧接桃林。
使君骢马来何後,道士青牛去莫寻。
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嶔。
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动物

将次施州先寄张十九使君三首 其二 (jiāng cì shī zhōu xiān jì zhāng shí jiǔ shǐ jūn sān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黄叔达

收拾从来古锦囊,今知老将敌难当。
囊中尚有毛锥子,花底樽前作战场。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灵壁驿有方公美少卿留题戏和于壁 (líng bì yì yǒu fāng gōng měi shǎo qīng liú tí xì hé yú bì)

朝代:宋    作者: 郑刚中

君把使旌临洛水,我参枢幕过潼关。
秋风想见吹归渡,先看淮南第一山。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行次潼关题驿後轩 (xíng cì tóng guān tí yì hòu xuān)

朝代:唐    作者: 许浑

飞阁极层台,终南此路回。
山形朝阙去,河势抱关来。
鴈过秋风急,蝉鸣宿雾开。
平生无限意,驱马任尘埃。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第三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 (zǎo chūn yǔ zhāng shí bā bó shì jí yóu yáng shàng shū lín tíng jì dì sān gé lǎo jiān chéng bái féng èr gé lǎo)

朝代:唐    作者: 韩愈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及第後荅潼关主人 (jí dì hòu dá tóng guān zhǔ rén)

朝代:唐    作者: 吕温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
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
志力且虚弃,功名谁复论。
主人故相问,[慙]笑不能言。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将次施州先寄张十九使君三首 其三 (jiāng cì shī zhōu xiān jì zhāng shí jiǔ shǐ jūn sān shǒu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黄叔达

一别施州向十霜,传闻佳句望风降。
空弮不易当坚敌,振臂犹思起病创。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过潼关 (guò tóng guān)

朝代:宋    作者: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 (fèng hé shèng zhì tóng guān kǒu hào yìng zhì)

朝代:唐    作者: 张说

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
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将次施州先寄张十九使君三首 其一 (jiāng cì shī zhōu xiān jì zhāng shí jiǔ shǐ jūn sān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黄叔达

书来日日觉情亲,今信施州是故人。
许我投名重入社,放狂作恼未应嗔。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