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 zhōu xiāo chéng xiàng lóu èr shǒu qí èr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丞相风流直至今,朱栏仍对旧山林。
奔驰轩冕终何有,跌宕图书意最深。
松绕城头风瑟缩,江浮山外气阴森。
三年不起南迁想,应有前人识此心。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éng xiàng fēng liú zhí zhì jīn , zhū lán réng duì jiù shān lín 。
bēn chí xuān miǎn zhōng hé yǒu , diē dàng tú shū yì zuì shēn 。
sōng rào chéng tóu fēng sè suō , jiāng fú shān wài qì yīn sēn 。
sān nián bù qǐ nán qiān xiǎng , yīng yǒu qián rén shí cǐ x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丞相风流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朱栏仍然矗立在昔日的山林间。
辉煌的车马冕服奔驰,终究难逃命运的掣肘,跌宕起伏的历史和博学的著述意义最为深远。
松树环绕城头,风吹得瑟瑟作响,江水漂浮在山的外围,气氛阴森。
三年未能再次南迁,心中或许怀有前人曾经理解过的苦衷。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丞相的风流事迹、朱栏依旧的山林景象、车马冕服的辉煌与命运的无情、历史和著述的深远意义、城头松树的瑟瑟风声、江水在山外的阴森氛围、以及作者三年未能南迁的心思,展现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忆和对前人心境的共鸣。诗中反映出一种怀古之情和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思考。

赏析:这首诗《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其二》是苏辙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萧丞相风采与诗意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萧丞相为主题,描述他的“风流”与“旧山林”,强调了他的政治才华和文学品味。诗中提到的“朱栏”可能指的是丞相楼的栏杆,传统的文人爱好登楼赏景,这里通过“朱栏”与“旧山林”相对照,突显了丞相的高风亮节。
接着,诗人以“奔驰轩冕”与“跌宕图书”来形容丞相的政治生涯,这些词语表达了丞相的辉煌和波折。此句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在下一段,诗人运用“松绕城头风瑟缩”和“江浮山外气阴森”这两句表现了城市景观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安与危险。这也可以理解为对丞相在政治舞台上的挣扎与压力的隐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萧丞相的思念,称他“三年不起南迁想”,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丞相的怀念之情,并认为前人应该也能够理解丞相的心意。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池州萧丞相楼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