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 zhōu cuì wēi tíng
池州翠微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岳飞 (yuè fēi)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jīng nián chén tǔ mǎn zhēng yī , tè tè xún fāng shàng cuì wēi 。
hǎo shān hǎo shuǐ kàn bù zú , mǎ tí cuī chèn yuè míng guī 。

古诗三百首 纪游 写景 热爱

池州翠微亭

—— 岳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jīng nián chén tǔ mǎn zhēng yī , tè tè xún fāng shàng cuì wēi 。
hǎo shān hǎo shuǐ kàn bù zú , mǎ tí cuī chèn yuè míng guī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在“得得”的马蹄声中,缓缓登上齐山,浏览翠微亭的美景。
好山好水,我怎么也看不够,可已是明月当空,马蹄声又催着我踏上了归程。

注释:
1.池州:今安徽贵池。
2.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3.经年:常年。
4.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5.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6.寻芳:游春看花。
7.翠微:指翠微亭。
8.看不足:看不够。


赏析: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创作背景:

  绍兴五年(1135年)春 ,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作此诗。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岳飞介绍:🔈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三)应募从军,屡立战功。高宗爲康王时至相,命爲承信郎。高宗即位,因上言北伐夺官。後投河北招讨使张所,充中军统领,以战功累迁枢密副使。爲主和派秦桧所忌,且金人亦以杀飞爲和议条件。绍兴十一年,以谋反罪被害於大理狱中,年三十九。飞爲著名抗金将领,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追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追封鄂王。遗着後人辑爲《岳武穆集》。《宋史》卷三六五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查看更多>>

岳飞的诗:

岳飞的词:

相关诗词:

翠微寺 (cuì wēi sì)

朝代:宋    作者: 张俞

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数十重。
天子不来僧又死,樵夫时倒一株松。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题故翠微宫 (tí gù cuì wēi gōng)

朝代:唐    作者: 骊山游人

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
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翠微亭 (cuì wēi tíng)

朝代:宋    作者: 徐安国

拄上风烟脚力顽,华亭深入翠微寒。
千岩万壑争呈秀,独指中峰一柱香。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翠微亭 (cuì wēi tíng)

朝代:宋    作者: 林逋

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
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拟归。
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琅邪三十二咏 翠微亭 (láng xié sān shí èr yǒng cuì wēi tíng)

朝代:宋    作者: 韦骧

谢屐低前齿,登临势渐雄。
岚光动衣袂,知在翠微中。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登翠微亭 其一 (dēng cuì wēi tíng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余迪

数年乐此宦池城,每爱湖光分外清。
远浦落霞秋水阔,乱山斜日碧云横。
牧吹牛背归林晚,渔唱舟中对月明。
同览翠微重吊古,谩将诗酒逐交情。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hé wén yǔ kě yáng chuān yuán chí sān shí shǒu guò xī tíng)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翠微亭 (cuì wēi tíng)

朝代:宋    作者: 晁端禀

晓风吹落秋泉声,夜雨洗出秋山色。
上有楼台深翠微,可惜丹青图不得。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余过兴州太守晁侯延之於东池晴碧亭且道其所以为此池亭之意使余赋诗 (yú guò xīng zhōu tài shǒu cháo hóu yán zhī wū dōng chí qíng bì tíng qiě dào qí suǒ yǐ wéi cǐ chí tíng zhī yì shǐ yú fù shī)

朝代:宋    作者: 文同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
使君来问日,景物欲归时。
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
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