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ng zhōng miǎn sòng xiǎo shī wǎng qīng liáng shān lǐ dà shèng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齐己 (qí jǐ)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fēng yī zú shí chù mò zhù , shèng jì líng zōng hǎo biàn xún 。
hū yù wén shū kāi huì yǎn , tā nián yìng jì lǎo shī xīn 。

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

—— 齊己

豐衣足食處莫住,聖跡靈蹤好遍尋。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fēng yī zú shí chù mò zhù , shèng jì líng zōng hǎo biàn xún 。
hū yù wén shū kāi huì yǎn , tā nián yìng jì lǎo shī x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在丰衣足食的地方不要久留,圣人的足迹和智慧的痕迹值得到处探寻。
突然遇见文殊菩萨开启智慧之眼,将来应当怀念老师的心意。



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人在寻求幸福和满足时,不应固守于舒适的环境,而应该向着圣人的足迹和智者的智慧追寻。诗中突然遇见文殊菩萨启发智慧,表达了应当铭记老师的教诲和心意的寓意。

赏析:这是一首以送别小师为主题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小师前程的祝福以及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之情。诗中融入了佛教元素,以及对文殊菩萨的崇敬。
首句“丰衣足食处莫住”,诗人劝告小师要勤勉努力,不要贪图安逸,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智慧。这句话体现了佛教中对修行者精进修行的要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小师的期望。
接着,诗人提到“圣迹灵踪好遍寻”,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探寻。这里的“圣迹”指的是佛教圣地的神秘和神圣之处,诗人鼓励小师要去寻找这些圣迹,获得更多的启示和灵感。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到“忽遇文殊开慧眼”,文殊是佛教中的智慧菩萨,诗人暗示小师可能会在前程中得到文殊菩萨的庇佑和智慧,这是一种祝福和鼓励。
最后一句“他年应记老师心”,表达了诗人对小师的深情祝愿,希望小师在未来能够铭记老师的教诲和关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齐己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後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爲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後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爲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查看更多>>

齐己的诗:

相关诗词:

题四圣观小蓬莱 (tí sì shèng guān xiǎo péng lái)

朝代:宋    作者: 姚勉

湖光平接碧天开,浮世笙歌下往来。
个是蓬莱真绝顶,如何只道小蓬莱。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崇教大师惠思归山 (sòng chóng jiào dà shī huì sī guī shān)

朝代:宋    作者: 潘阆

受知圣睠与谁同,师号封题寄梵宫。
为谢国恩来阙下,又承天泽去山中。
禅余静对江亭月,吟苦凉生海树风。
若到赤城逢羽客,但言孤鹤在金笼。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登四圣观月桂亭有感 (dēng sì shèng guān yuè guì tíng yǒu gǎn)

朝代:宋    作者: 姚勉

将军休战伐,居士号清凉。
亭创烟萝古,山深月桂香。
梦魂犹朔漠,风景已钱塘。
往事都休问,钟声又夕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清凉礼先师遗像 (qīng liáng lǐ xiān shī yí xiàng)

朝代:宋    作者: 释绍昙

白云迷谷雪铺阶,老倒清凉眼着沙。
若问普通年远事,三千里外摘杨花。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山纳凉 (gū shān nà liáng)

朝代:宋    作者: 姚勉

双鹭窥荷弄水香,一蝉嘶柳送斜阳。
京华凉处惟湖上,更有孤山第一凉。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造微上人游五台及礼本师 (sòng zào wēi shàng rén yóu wǔ tái jí lǐ běn shī)

朝代:唐    作者: 栖白

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极目多来鴈,孤城少故人。
与师虽别久,於法本相亲。
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谶 十三 (chèn shí sān)

朝代:唐    作者: 菩提达摩

本是大虫勇,(印宗法师本是小乘,喻如大虫,不是师子)回(《天圣广灯录》作「翻」)成师子谈。
(回者,传也。
回小作大,印宗法师礼六祖便悟上乘,是成师子吼)官家封马岭,(封者,印也。
马岭者,宗也。
印宗曾为讲经法师也)同详三十三。
(同详者,同学也。
六祖弟子祥岑等三十三人,祥禅师住於峡山)。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宫小阁纳凉 其二 (tiān gōng xiǎo gé nà liáng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邵雍

小阁於吾有大功,清凉冠绝洛城中。
自慙虚薄诚多幸,襟袖长涵万里风。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其二 (féng nián yǔ dé càn tóng zhī wēn líng yè dà zhì chán shī yī zuò sì xiǎo shī sòng zhī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洪迈

六年别故山,松竹故无恙。
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
清源老医师,砭楼出投状。
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其二 (féng nián yǔ dé càn tóng zhī wēn líng yè dà zhì chán shī yī zuò sì xiǎo shī sòng zhī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朱松

六年别故山,松竹故无恙。
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
清源老医师,砭偻出投杖。
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