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éng nián yǔ dé càn tóng zhī wēn líng yè dà zhì chán shī yī zuò sì xiǎo shī sòng zhī qí èr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松 (zhū sōng)

六年别故山,松竹故无恙。
此身已天涯,飘走复何向。
清源老医师,砭偻出投杖。
勿辞一往勤,挹彼上池涨。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liù nián bié gù shān , sōng zhú gù wú yàng 。
cǐ shēn yǐ tiān yá , piāo zǒu fù hé xiàng 。
qīng yuán lǎo yī shī , biān lǚ chū tóu zhàng 。
wù cí yī wǎng qín , yì bǐ shàng chí zhǎ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六年离开故山,松竹依旧没有受到伤害。
此时身已经漂泊到天涯,飘荡而去又该何去何从。
清源老医师,拿着拐杖挣扎着站了起来。
不要辞别前行的勤勉,取水于那正在上涨的池塘。

总结:

这首古文描写了一个人六年离开故山,如今身处天涯,思念故土,但已无法回头。其中出现了一位名为清源的老医师,他虽然年迈,但依然坚持辛勤努力,不畏艰难,踏实地活在当下。诗人通过对老医师的描写,表达了一种不放弃、奋发向前的精神。最后两句寓意着对坚持不懈的勤劳者,将会得到美好的回报,就像挹水池塘,水位会不断上涨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朱松创作的一首诗篇,表达了诗人六年离开故山后的感受和情感。诗中充满着禅意和医道的元素,以及对大智禅师和清源老医师的敬仰之情。
首节描述了诗人六年离开故山后,故山的松竹仍然繁茂,没有受到影响。这里通过松竹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节中,诗人提到自己已经漂泊天涯,不知归向何处。这种漂泊的心境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的思恋。
第三节引入了清源老医师,描述了他医术高明,能够治疗疾病。医师的砭偻和投杖,显示了医者救死扶伤的精神。这里诗人可能借医者的形象表达了对救赎和希望的渴望。
最后一节鼓励不要辞劳苦,要勤奋不辍地前行,以挹取上池的水。这里上池涨水的意象暗示着诗人对智慧和启示的追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松写的《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朱松介绍:🔈

朱松(一○九七~一一四三),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熹父。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尉,调南剑州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除秘书省正字,累迁承议郎。十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出知饶州,未就,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有《韦斋集》十二卷,外集十卷,外集已佚。事见本集卷首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松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弘治邝璠刊《韦斋集》爲底本。校以清康熙程嵦刊本(简称程本)、雍正朱玉刊本(简称玉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郑镳抄本(简称郑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石仓历代诗选》(简称诗选)、《宋诗钞》及补... 查看更多>>

朱松的诗:

朱松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