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shēng jué liáng ǒu zuò èr shǒu shì miǎn fū qí èr
诸生绝粮偶作二首示勉夫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葛胜仲 (gě shèng zhòng)

饥肠愁坐耳无闻,放饭先疑甑拾尘。
闻说食功非食志,政宜忧道不忧贫。
佐饔但有思尝者,执爨初无欲凊人。
好向计台勤自列,文移见却已频频。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jī cháng chóu zuò ěr wú wén , fàng fàn xiān yí zèng shí chén 。
wén shuō shí gōng fēi shí zhì , zhèng yí yōu dào bù yōu pín 。
zuǒ yōng dàn yǒu sī cháng zhě , zhí cuàn chū wú yù qìng rén 。
hǎo xiàng jì tái qín zì liè , wén yí jiàn què yǐ pín pí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饥肚空空,坐着愁苦,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放下饭菜之前还怀疑甑(大口盛饭的器具)上是否落满了尘土。
听说食物的功效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食物所蕴含的志向和品德。治理国家应当忧虑的是道义不得偏废,而不仅仅是关注贫富问题。
虽然在为饭菜佐料时只有少数人会有品尝的意识,但开始摆放炊具的时候却没有清除杂念,而是一心一意为别人着想。
喜欢在计策台上勤奋地列举自己的见解,但是文书移交过程中却频繁出现差错。
全文总结:这段古文描述了饥饿和政治的主题。人们在饥饿时难以集中精力,表现出对小事的敏感和挑剔。而治理国家应该关注更高尚的目标,不仅追求物质财富,更应重视道义和品德。在服务他人时,应该心无杂念,为他人着想。但是即使在展现智慧时,也要保持谦逊,不断改进,以避免犯错误。

诸生绝粮偶作二首示勉夫 其二
这是葛胜仲的《诸生绝粮偶作二首示勉夫 其二》诗。这首诗表达了在困难时刻坚守信仰和志向的主题。以下是赏析:
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以"饥肠愁坐耳无闻"的描写,将人们在饥饿中坐立不安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粮食可食,生活的压力令人感到沉重。
第二节中,诗人强调了"食功非食志"的观念。这句话传达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追求真正的目标和理想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满足,而更关乎人的内在志向和信仰。他还提到政治应该更关注道义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是仅仅关心贫富问题。
在第三节中,诗人赞扬了那些尽管食物短缺,但仍然保持理想和信念的人。他们虽然只有有限的食物,但不贪心,执着于自己的使命。
最后,在第四节中,诗人鼓励大家要勤奋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他提到"文移见却已频频",意味着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工作,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葛胜仲写的《诸生绝粮偶作二首示勉夫》系列:

本文作者葛胜仲介绍:🔈

葛胜仲(一○七二~一一四四),字鲁卿,常州江阴(今属江苏)人(《宋史》作丹阳人,误。丹阳是其晚年寓居,见本集卷二一《里中无居寓丹阳县书怀》)。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元符二年(一○九七),官杭州司理参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爲兖州教授。崇宁二年(一一○三),入爲太学正。大观元年(一一○七),充提举议历所检讨,兼宗正丞。二年,迁礼部员外郎,以事责知歙州休宁。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召复原职。四年,擢国子司业。六年,除国子祭酒,以言事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宣和元年(一一一九),起知汝州,因拒宦官李彦括田,徙湖州。六年,移邓州,以在湖州时忤朱勔,落职食祠禄。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起再... 查看更多>>

葛胜仲的诗:

葛胜仲的词:

  • 蓦山溪

    出门西笑。千里长安道。不用引离声,便...

  • 西江月

    艳曲醉歌金缕,朱门高耸铜环。中天楼观...

  • 西江月

    斜红带柳,琉璃涨绿平桥。人在花月见新...

  • 西江月

    清樾已生昼寂,孤花尚表春馀。象床筠簟...

  • 西江月

    瑞兽香云轻袅,华堂绣幕低垂。人生七十...

  • 浣溪沙

    楼子包金照眼新。香根犹带广陵尘。翻阶...

  • 虞美人

    三年曾不窥园树。辛苦萤窗暮。怪来文誉...

  • 虞美人

    一轮丹桂树。光景疑非暮。天公著意在兹...

  • 瑞鹧鸪

    火云欲避金风至。秀气充闾初降瑞。去家...

  • 鹊桥仙

    鹊桥仙偶,天津轻渡,却笑嫦娥孤皎。平...

  • 葛胜仲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