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i hé sān shǒu qí sān
再和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後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
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tiān jiào qióng kùn yù shuí xián , shēng shì nà xū yī yī tán 。
zì xiào fēng nián chén mǎn zèng , bù kān yǔ hòu jūn shēng ān 。
shì shī qiáo cuì jīng sān chù , táo lìng yōu yōu fù yī hān 。
tā rì guī gēng ruò xiāng yì , chǐ shū pín jì běi shān n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天命安排穷困之人要由谁来担当呢?生活中遇到困难,又何必一一去抱怨呢?自嘲丰收的年景如今却满是尘埃,甚至连雨后的小蘑菇都能生长成庵堂。士人师师经历了三次黜落,变得憔悴不堪,而陶官令狐道人也因忧愁而痛饮一酣。他们或许在将来还会回到乡间务农,是否会互相怀念呢?届时,寄去几封书信,频频往来于北山和南方。

赏析:这首诗《再和三首 其三》是苏辙创作的,表达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以及对友情的深情表达。
首句“天教穷困欲谁衔”表现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不知如何应对。这种感叹着实打动人心,生活的无常和艰辛令人深感共鸣。
第二句“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後菌生庵”通过对“丰年”的自嘲,揭示了诗人过去的自满和繁华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荒芜,生活已经面临了破败和无奈。诗中的“菌生庵”则形象地表现了生活中的苦闷。
第三句“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提到了两位朋友,他们也在人生的曲折中遭受挫折,生活艰难。这句表达了友情的坚韧和相互扶持,尽管命运多舛,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
最后一句“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够回归平凡的生活,保持友情,不论距离多远,仍会保持联系。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再和三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再和三首 其三》的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