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è zhōu dào zhōng zá shī shí sān shǒu qí yī yī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一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渊 (chén yuān)

王通礼法士,谈道则未然。
虽闻一字中,尚倚诸子偏。
区区尊孔子,未悟失其传。
自圣犹不疑,续经何足愆。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wáng tōng lǐ fǎ shì , tán dào zé wèi rán 。
suī wén yī zì zhōng , shàng yǐ zhū zǐ piān 。
qū qū zūn kǒng zǐ , wèi wù shī qí chuán 。
zì shèng yóu bù yí , xù jīng hé zú qi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王通是个讲礼法的士人,谈论道理的时候总是不拘泥于表面现象。虽然听说过一些经典的教导,但仍然倚仗于某些学派的见解。他很是尊崇孔子,却未能理解孔子的思想传承。即使是圣人孔子,也从未怀疑过他的教诲,所以继续传承经典应该没有什么过失可言。

赏析:这首诗是陈渊的《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礼法和儒家传统的一种思考和反思。诗人陈渊以一种略显怀疑和反叛的口吻,表达了他对礼法士和传统儒家观念的不满和疑虑。
首先,诗中提到“王通礼法士,谈道则未然”,意味着作者对礼法士的言行感到不满,认为他们虽然谈论道德和礼仪,但并未真正理解和实践。这句话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礼法的怀疑态度。
接下来,诗中提到“虽闻一字中,尚倚诸子偏”,表明诗人认为虽然儒家经典中有许多重要的教导,但是过于偏重某些方面,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道德和伦理原则。这也是对传统儒家观念的一种质疑。
然后,诗中写到“区区尊孔子,未悟失其传”,表明诗人对于尊奉孔子的做法感到不解,认为尊崇孔子并不等同于真正理解和传承他的思想。这一句再次强调了作者对于传统观念的质疑。
最后,诗中提到“自圣犹不疑,续经何足愆”,表明诗人认为即使是伟大的圣人也不应该免于怀疑,继续传承经典也应该经过深思熟虑。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观念的批判性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渊写的《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渊介绍:🔈

陈渊(?~一一四五),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宋元学案》卷三八),学者称默堂先生,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瓘从孙。早年师事杨时,时以女妻之。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恩爲吉州永丰簿。高宗建炎中摄永新令(本集卷一九《上都督张丞相书》)。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充枢密院计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宋史》本传作五年,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事出监潭州南岳庙(本集卷一三《辞免举贤良状》)。李纲辟爲江南西路制置司机宜文字。八年,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丞(同上书卷一二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八)。九年,除监察御史,迁右正言。十年,以忤秦桧,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五年卒。遗着由婿沈度编刻《默... 查看更多>>

陈渊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