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shǐ kuāng héng
咏史 匡衡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普 (chén pǔ)

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生。
不頼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pū chén zhì dào běn qún jīng , wú kuì gēng shēng yǔ dǒng shēng 。
bù lài wáng zūn zuò míng fèng , qī tiān yī diǎn wèi fēn m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铺陈治理国家的大计,本是我这一群人的共同经历,不辱使命的还有董生。
他并不依赖王尊的高位,却敢自称鸣凤,仿佛要超越天际,然而天意却仍未昭然若揭。

总结:

诗人以铺陈治理国家、使命光荣为引子,对比董生不依赖权势、敢自比鸣凤的精神,表达了对董生的钦佩之情。最后则提到董生的志向似乎未能完全实现。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陈普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佑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查看更多>>

陈普的诗:

相关诗词:

咏史 祢衡 (yǒng shǐ mí héng)

朝代:宋    作者: 陈普

铜雀罗纨涴汗青,芳洲鼓史骨如生。
羯奴礌落若日月,大雅那堪祢正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咏史诗 召陵 (yǒng shǐ shī zhào líng)

朝代:唐    作者: 胡曾

小白匡周入楚郊,楚王雄霸亦咆哮。
不思管仲为谋主,争取言徵缩酒茅。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示徒颂 (shì tú sòng)

朝代:唐    作者: 匡山和尚

匡山路,匡山路,岩崖嶮峻人难措。
游人拟议隔千山,一句分明超佛祖。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咏史 孔融 (yǒng shǐ kǒng róng)

朝代:宋    作者: 陈普

一身撑拄汉乾坤,无那危时喜放言。
不受祢衡轻薄悮,未容曹操驾金根。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咏史诗 江夏 (yǒng shǐ shī jiāng xià)

朝代:唐    作者: 胡曾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咏史 伊尹 (yǒng shǐ yī yǐn)

朝代:宋    作者: 陈普

万物权衡在有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秤锤峡 (chèng chuí xiá)

朝代:宋    作者: 阳枋

秤锤盘巨石,藏重亦藏轻。
待出持衡手,一匡天下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咏史 太史敫 (yǒng shǐ tài shǐ jiǎo)

朝代:宋    作者: 陈普

战国纷纷似乱麻,钓丝谁记旧穠华。
召南礼乐栖何许,故莒城中太史家。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刘元辅寄咏史诗六十首赋此为谢 (liú yuán fǔ jì yǒng shǐ shī liù shí shǒu fù cǐ wèi xiè)

朝代:宋    作者: 徐瑞

永嘉诸老不可作,史传纷纭孰与评。
一字不轻严衮钺,千年如见审权衡。
常忧此道无人识,忽得公诗老眼明。
雪手焚香三读罢,小楼坐对晚山横。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游零陵见父题壁感而成诗(题拟) (yóu líng líng jiàn fù tí bì gǎn ér chéng shī tí nǐ )

朝代:唐    作者: 廖匡齐

下马连声叩竹门,主人何事感遗恩。
回头泣向儿童道,重见甘棠旧子孙。
(见《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琐後集》)(〖1〗《青琐後集》:「廖齐父爽直尝为永州刺史。
齐後游零陵,於民间见父题壁,感而成诗曰〖略〗。
」清邓显鹤辑《沅湘耆旧集》卷八定此诗作者为廖偃,其说谓「偃父图曾为永州刺史,後偃游零陵,於民间见父题壁,感而成诗。
」偃事迹详陆氏《南唐书》卷八、《十国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图。
匡图,宋人避讳或省「匡」字,《十国春秋》卷七三载其仕历,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迹附匡图传,初仕南汉,後举族奔楚,马氏表爽为永州刺史。
此诗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图、匡齐。
因知此诗为匡齐作。
《青琐後集》所谓「廖齐父爽直尝为永州刺史」,「齐」字上因避讳略去「匡」字,与匡图同例。
「爽直」之「直」字为衍文。
)。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