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 shī wèn hóng fù bìng wǔ shǒu qí èr
以诗问谹父病五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王洋 (wáng yáng)

病为世上真良药,佛是人间大道师。
十八师兄齐饱後,却言无病可医治。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bìng wèi shì shàng zhēn liáng yào , fó shì rén jiān dà dào shī 。
shí bā shī xiōng qí bǎo hòu , què yán wú bìng kě yī zh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病痛在世间可谓是真正的良药,佛陀则是人间的大道引导者。
十八师兄饱餐一顿之后,却声称没有病痛需要治疗。
总结:这段文字强调了病痛的作用,认为它是世间珍贵的良药。同时,提及佛陀在人间的角色,指出他是引导人们走向大道的导师。最后,描述了十八师兄吃饱后却声称没有病需要医治,可能暗示着对物质享受的满足,或者是一种修行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以诗问谹父病五首 其二》是王洋创作的,表达了疾病和医治的主题。诗人通过深刻的思考,反映了疾病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并提到了佛法的教导。
首先,诗人描述了疾病是一种真正的良药,这里的“良药”不仅仅指医治疾病的药物,更是指疾病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活的深刻思考。疾病可以使人明白生命的脆弱和有限,引发对健康的珍惜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其次,诗中提到佛法是人间的大道师。这里的佛法被视为一种精神的疗愈力量,能够引导人们走向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从而在心灵上医治疾病。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佛教和道教的尊重,认为它们有助于心灵的治愈和平和。
最后,诗中提到了十八师兄,他已经满足了食欲,但却说无病可医治。这可能是在强调即使在生活充实、物质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能感到内心的虚空和不安。这种内心的空虚也需要通过精神层面的治愈来填补。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洋写的《以诗问谹父病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王洋介绍:🔈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辟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 查看更多>>

王洋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