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xuān zhōu kāi yuán sì shuǐ gé gé xià wǎn xī jiá xī jū rén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杜牧 (dù mù)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liù cháo wén wù cǎo lián kōng , tiān dàn yún xián jīn gǔ tóng 。
niǎo qù niǎo lái shān sè lǐ , rén gē rén kū shuǐ shēng zhōng 。
shēn qiū lián mù qiān jiā yǔ , luò rì lóu tái yī dí fēng 。
chóu chàng wú yīn jiàn fàn lí , cēn cī yān shù wǔ hú dōng 。

写景 怀古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liù cháo wén wù cǎo lián kōng , tiān dàn yún xián jīn gǔ tóng 。
niǎo qù niǎo lái shān sè lǐ , rén gē rén kū shuǐ shēng zhōng 。
shēn qiū lián mù qiān jiā yǔ , luò rì lóu tái yī dí fēng 。
chóu chàng wú yīn jiàn fàn lí , cēn cī yān shù wǔ hú dō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注释:
⑴此诗作于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⑵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⑶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吴越春秋》:“范蠡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⑷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译文:
六朝的丈物荒皮杂草丛生,天高云淡千般景物古今同。
苍山苹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丙,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众,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⑴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傲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又叫东溪,在宣州城东。夹溪居人:夹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⑵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
⑶淡:恬静。闲:悠闲。
⑷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⑸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⑹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吴越春秋》中说他“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⑺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湖的别称。其他在宣州城之东,属江苏省。这里指太湖。


鉴赏: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这首诗是他游开元寺,登水阁时的所见所闻及触景所发而作的。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杜牧介绍:🔈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爲江西团练府巡官,又爲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爲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爲司勳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爲湖州刺史。踰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爲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爲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爲八卷。 卒大中七年,五十一岁。(据岑仲勉先生作《李德裕会昌伐叛编证》一文所推定之结论。)补诗一首。 查看更多>>

杜牧的诗:

相关诗词: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亭七景 溪云 (jì tí wàn yuán xiǎng shè rén yuán tíng qī jǐng xī yún)

朝代:宋    作者: 杨万里

阁前三面山,阁下一溪水。
云出戏作霖,却归宿檐里。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开元寺水阁(在宣州) (tí kāi yuán sì shuǐ gé zài xuān zhōu )

朝代:唐    作者: 赵嘏

年来独向此游频,谢氏青山与寺邻。
朱槛夜飞溪路雪,碧林晴隔马蹄尘。
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
(《舆地纪胜》一九《宁国府》)。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寄题宣州开元寺 (jì tí xuān zhōu kāi yuán sì)

朝代:唐    作者: 杜牧

松寺曾同一鹤栖,夜深台殿月高低。
何人为倚东楼柱,正是千山雪涨溪。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灵溪寺 (tí líng xī sì)

朝代:宋    作者: 冯山

野寺无俗气,胜游方此回。
水清巴字近,僧慧锦屏来。
秋阁山要起,溪门竹引开。
尘踪不须扫,留恨寄苍苔。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宣州开元寺 (tí xuān zhōu kāi yuán sì)

朝代:唐    作者: 杜牧

南朝谢眺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罇,前山看春雨。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陈秀才溪山佳趣 (tí chén xiù cái xī shān jiā qù)

朝代:宋    作者: 戴表元

城郭寻寻尽,溪山宛宛来。
同谁迁蜡屐,为子破苍苔。
书欲斓斑设,花须烂熳开。
赵郎题墨妙,烟雾眼中开。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方漕水阁 (tí fāng cáo shuǐ gé)

朝代:宋    作者: 李时可

三间水阁傍溪湄,曾倚栏干此赋诗。
山色溪光还似旧,惜无诗思似当时。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玉溪寺 (yù xī sì)

朝代:宋    作者: 李纲

玉溪何日寺,古佛亦尘埃。
髙阁云初卷,小池莲半开。
竹风清枕簟,松露滴莓苔。
寂寞溪边路,幽人自往来。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题清风阁 (tí qīng fēng gé)

朝代:宋    作者: 赵拚

锦川城里玉溪横,溪上浮图画阁明。
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风终日为谁清。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洄溪阁 (huí xī gé)

朝代:宋    作者: 喻良能

十寻杰阁倚云隈,淡霭轻烟照眼来。
山色不随天际远,溪流长为水深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