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o guāng ān
韬光庵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董嗣杲 (dǒng sì gǎo)

悟得师禅隠此林,谩传难下碧天吟。
巢沟坞上人无迹,云月堂前梅有阴。
家弃蜀乡年岁逺,身濳洛寺屋庐深。
死生印得香山去,可遂西来一片心。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wù dé shī chán yǐn cǐ lín , màn chuán nán xià bì tiān yín 。
cháo gōu wù shàng rén wú jì , yún yuè táng qián méi yǒu yīn 。
jiā qì shǔ xiāng nián suì yuǎn , shēn qián luò sì wū lú shēn 。
sǐ shēng yìn dé xiāng shān qù , kě suì xī lái yī piàn xī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悟得师禅隐于这片林中,虚假的传承难以传达碧蓝的天空吟咏之意。
在巢沟坞上,人们无法寻觅踪迹,而云月堂前的梅树投下阴影。
离弃故乡蜀地已有多年,身寄洛寺的茅舍深深地栖居。
活着或死去,都在香山获得了深刻的印证,从而可以满怀信心地追随西来之道。

总结:

诗人表达了悟得师禅的隐逸之境,批判了虚假的传承,同时描述了巢沟坞和云月堂前的景象,隐喻了人迹罕至的深山幽境。诗人感慨离乡多年,安居在洛寺茅舍,思考生死与禅宗的关联,展示了对信仰的坚定。整体传达了对深刻领悟和追求内心的真正奋发向上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4 首名为《韬光庵》的诗:

本文作者董嗣杲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查看更多>>

董嗣杲的诗:

董嗣杲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