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端礼 (cháoduānlǐ)

衰柳残荷,长山远水。
扁舟荡漾烟波里。
离杯莫厌百分斟,船头转便三千里。
红日初斜,西风渐起。
琵琶休洒青衫泪。
区区游宦亦何为,林泉早作归来计。

shuāi liǔ cán hé , cháng shān yuǎn shuǐ 。
piān zhōu dàng yàng yān bō lǐ 。
lí bēi mò yàn bǎi fēn zhēn , chuán tóu zhuǎn biàn sān qiān lǐ 。
hóng rì chū xié , xī fēng jiàn qǐ 。
pí pá xiū sǎ qīng shān lèi 。
qū qū yóu huàn yì hé wèi , lín quán zǎo zuò guī lái j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衰弱的柳树,残留的荷花,高耸的山峦,遥远的水域。
狭小的船在烟波中荡漾。
别离的酒杯不要嫌少,多倒几次,船头一转就是千里。
红日初斜,西风渐起。
弹奏的琵琶不要洒落青衫上的泪水。
如今区区游宦又有何意义,早早地做好归来的打算吧,去享受山林田园之乐。

总结:

诗人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生离别的情感。他以衰弱的柳树、残留的荷花、高耸的山峦和遥远的水域为背景,写出了离别时船在波浪中摇摆的情景。他劝人不要嫌弃别离时的酒杯少,多倒几次,只要一转船头就能远离千里。诗人感叹时光匆匆,傍晚的红日初斜,西风逐渐吹起。他劝人不要让琵琶的音乐洒在青衫上的泪水。最后,诗人反思游宦之事的虚无,呼吁早作归来的计划,回归自然山水的安宁和快乐。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作者晁端礼写的 3 首名为《踏莎行》的词:

本文作者晁端礼介绍:🔈

--(1046-1113)字次膺。其先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家彭门(今江苏徐州)。熙宁六年(1073)进士。两为县令,忤上官,坐废。政和三年(1113)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有《闲适集》,不传。今传《闲斋琴趣外篇》(端礼作元礼)六卷。 查看更多>>

晁端礼的词:

词牌名「踏莎行」介绍:🔈

踏莎行,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踏莎行:莎,容易错读成 shā,正确读音:suō。踏草是唐束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代表作有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