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唐诗 >诗词名句 > 歌行一首 > 应声应色随方照

“应声应色随方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应声应色随方照”出自哪首诗?

答案:应声应色随方照”出自: 唐代 法藏 《歌行一首》,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yīng shēng yìng sè suí fāng zhào ,诗句平仄:

问题2:“应声应色随方照”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应声应色随方照”的上一句是: 无相无(《偈颂》、《宗镜录》无此字)心能运曜 , 诗句拼音为: wú xiāng wú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wú cǐ zì ) xīn néng yùn yào ,诗句平仄:

问题3:“应声应色随方照”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应声应色随方照”的下一句是: 虽在方而不在方 , 诗句拼音为: suī zài fāng ér bù zài fāng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应声应色随方照”全诗

歌行一首 (gē xíng yī shǒu)

朝代:唐    作者: 法藏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镜录》、《偈颂》作「无」)知音。
今时志(《宗镜录》、《偈颂》作「学」)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宗镜录》、《偈颂》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宗镜录》作「陟」)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於本舍绝知音。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宗镜录》、《偈颂》作「小秤买他」)金。
心无相,用还(《偈颂》作「能」)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偈颂》作「元」)不是浮沉。
无相无(《偈颂》、《宗镜录》无此字)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偈颂》、《宗镜录》作「寻」)无头,复无尾,灵(《偈颂》、《宗镜录》作「焰」)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颂》、《宗镜录》作「只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偈颂》、《宗镜录》作「心用明心心复尔」)。
不居方,无(一作「何」)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识取如今明觅(《偈颂》作「密」)人,终朝莫慢(《偈颂》作「漫」,《宗镜录》作「谩」)别求的。
懃(《宗镜录》作「劝」)心学,近藂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偈颂》、《宗镜录》作「识」)取心,识(《偈颂》、《宗镜录》作「了」)取境,了心识境(《偈颂》、《宗镜录》作「识心了境」)禅河净。
但(《宗镜录》作「若」,《偈颂》作「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了空无相即法师(《偈颂》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绫罗将作幡(《偈颂》作「为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偈颂》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议,可中学得大希奇」)。
自家坏(《偈颂》作「怀」)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颂》作「上」)一波成。
但能当境无情计(《偈颂》作「系」),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偈颂》作「如随」)意珠。
被(《偈颂》作「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偈颂》作「应物之情」)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什(《偈颂》作「十」)方锺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偈颂》作「恒」)不歇。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偈颂》作「元无」)对。
设使(《偈颂》作「尔」)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下,另《宗镜录》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

gǔ rén chóng yì bù chóng jīn , qǔ gāo hè guǎ wù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wú 」 ) zhī yīn 。
jīn shí zhì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xué 」 ) shì huán rú cǐ , yǔ mò dòng yòng jì nán xún 。
suǒ jiē shì shàng qí lù zhě , zhōng rì qí qū kuáng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wǎng 」 ) yòng xīn 。
píng tǎn zhān tán bù kěn shōu , yào xū dēng xiǎn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zhì 」 ) fǎng chūn lín 。
qióng zǐ shè fù yuǎn táo shì , què wū běn shè jué zhī yīn 。
pín nǚ zhuán zhōng wú jià bǎo , què jiāng chèng mài tā rén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xiǎo chèng mǎi tā 」 ) jīn 。
xīn wú xiāng , yòng huán ( 《 jì sòng 》 zuò 「 néng 」 ) shēn , wú cháng jìng jiè bù néng qīn 。
yùn yòng néng suí gāo yǔ xià , líng guāng qiě ( 《 jì sòng 》 zuò 「 yuán 」 ) bú shì fú chén 。
wú xiāng wú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wú cǐ zì ) xīn néng yùn yào , yīng shēng yìng sè suí fāng zhào 。
suī zài fāng ér bù zài fāng , rèn yùn gāo dī zǒng néng miào 。
yì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xún 」 ) wú tóu , fù wú wěi , líng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yàn 」 ) guāng yùn yùn cóng hé qǐ ? zhī jīn qǐ zhě biàn shì xīn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zhī zhě rú jīn quán shì xīn 」 ) , xīn yòng míng shí gèng hé nǐ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xīn yòng míng xīn xīn fù ěr 」 ) 。
bù jū fāng , wú ( yī zuò 「 hé 」 ) chù mì , yùn yòng wú zōng fù wú jì 。
shí qǔ rú jīn míng mì ( 《 jì sòng 》 zuò 「 mì 」 ) rén , zhōng cháo mò màn ( 《 jì sòng 》 zuò 「 màn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màn 」 ) bié qiú de 。
qín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quàn 」 ) xīn xué , jìn cóng lín , mò jiāng bìng yǎn rèn huā zhēn 。
shuō jiào běn qióng wú xiāng lǐ , guǎng dú yuán lái bù shí xīn 。
le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shí 」 ) qǔ xīn , shí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le 」 ) qǔ jìng , le xīn shí jìng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shí xīn le jìng 」 ) chán hé jìng 。
dàn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ruò 」 , 《 jì sòng 》 zuò 「 zhī 」 ) néng le jìng biàn shí xīn , wàn fǎ dōu rú tà pó yǐng 。
quàn qiě xué , mò wèi shī , bù yòng dēng gāo xiàng xià kuī 。
píng yuán bù yòng jīn gāng zuàn , jiàn rèn zhī zhōng cuò xià zhuī 。
xiàng qián lái , mò rén wǒ , shān sēng yǒu qū wú rén hé 。
le kōng wú xiāng jí fǎ shī ( 《 jì sòng 》 zuò 「 le jìng xīn kōng jí fǎ wáng 」 ) , bù yòng líng luó jiāng zuò fān ( 《 jì sòng 》 zuò 「 wèi bō 」 ) 。
kě zhōng le , dà xī qí , dà rén yōu suì bù sī yì 。
( 《 jì sòng 》 sān jù zuò 「 dà yōu suì , bù sī yì , kě zhōng xué dé dà xī qí 」 ) 。
zì jiā huài ( 《 jì sòng 》 zuò 「 huái 」 ) què zhēn bǎo zàng , zhōng rì cóng rén qǐ bù yī 。
qǔ jìng jiè , wàng qíng shēng , zhī rú shuǐ miàn ( 《 jì sòng 》 zuò 「 shàng 」 ) yī bō chéng 。
dàn néng dāng jìng wú qíng jì ( 《 jì sòng 》 zuò 「 xì 」 ) , huán tóng shuǐ miàn běn dì píng 。
yìng dà qū , yìng xiǎo qū , yùn yòng zhī suí rú ( 《 jì sòng 》 zuò 「 rú suí 」 ) yì zhū 。
bèi ( 《 jì sòng 》 zuò 「 pī 」 ) máo dài jiǎo xíng suī yì , néng yìng zhī xīn ( 《 jì sòng 》 zuò 「 yìng wù zhī qíng 」 ) tǐ bù shū 。
yìng yǎn shí , ruò qiān rì , wàn xiàng bù néng táo yǐng zhì 。
fán fū zhǐ shì wèi céng guān , nà dé zì qīng ér tuì qū 。
yìng ěr shí , ruò yōu gǔ , dà xiǎo yīn shēng wú bù zú 。
shén ( 《 jì sòng 》 zuò 「 shí 」 ) fāng zhōng gǔ yī shí míng , líng guāng yùn yùn cháng xiāng xù 。
yìng yì shí , jué fēn bié , zhào zhú sēn luó cháng ( 《 jì sòng 》 zuò 「 héng 」 ) bù xiē 。
tòu guò shān hé shí bì jiān , yào qiě zhào shí cháng jì miè 。
jìng zì xū , bù xū wèi , zhōng cháo zhào zhú wú xíng ( 《 jì sòng 》 zuò 「 yuán wú 」 ) duì 。
shè shǐ ( 《 jì sòng 》 zuò 「 ěr 」 ) rèn chí fú huàn shēn , yùn yòng dōu wú shé shēn yì 。
( nán táng jìng yún èr sēng 《 zǔ táng jí 》 juàn shí sì , sòng zǐ shēng 、 běn rú 《 chán mén zhū zǔ shī jì sòng 》 juàn shàng zhī xià , lìng 《 zōng jìng lù 》 juàn jiǔ 〖 zuò gǔ dé gē 〗 、 juàn shí bā 、 juàn sì sì 、 juàn jiǔ bā shōu cǐ gē bù fèn wén zì 。
) 。

“应声应色随方照”繁体原文

歌行一首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鏡錄》、《偈頌》作「無」)知音。
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
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捨父遠逃逝,却於本舍絕知音。
貧女宅中無價寶,却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
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
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
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
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淨。
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爲師,不用登高向下窺。
平源不用金剛鑽,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
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爲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
(《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
自家壞(《偈頌》作「懷」)却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
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繫」),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
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
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什(《偈頌》作「十」)方鍾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
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
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
(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应声应色随方照”韵律对照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镜录》、《偈颂》作「无」)知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今时志(《宗镜录》、《偈颂》作「学」)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宗镜录》、《偈颂》作「枉」)用心。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宗镜录》作「陟」)访椿林。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於本舍绝知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宗镜录》、《偈颂》作「小秤买他」)金。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心无相,用还(《偈颂》作「能」)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偈颂》作「元」)不是浮沉。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无相无(《偈颂》、《宗镜录》无此字)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亦(《偈颂》、《宗镜录》作「寻」)无头,复无尾,灵(《偈颂》、《宗镜录》作「焰」)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颂》、《宗镜录》作「只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偈颂》、《宗镜录》作「心用明心心复尔」)。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不居方,无(一作「何」)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
识取如今明觅(《偈颂》作「密」)人,终朝莫慢(《偈颂》作「漫」,《宗镜录》作「谩」)别求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懃(《宗镜录》作「劝」)心学,近藂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了(《偈颂》、《宗镜录》作「识」)取心,识(《偈颂》、《宗镜录》作「了」)取境,了心识境(《偈颂》、《宗镜录》作「识心了境」)禅河净。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
但(《宗镜录》作「若」,《偈颂》作「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了空无相即法师(《偈颂》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绫罗将作幡(《偈颂》作「为播」)。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偈颂》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议,可中学得大希奇」)。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自家坏(《偈颂》作「怀」)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颂》作「上」)一波成。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但能当境无情计(《偈颂》作「系」),还同水面本地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偈颂》作「如随」)意珠。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被(《偈颂》作「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偈颂》作「应物之情」)体不殊。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什(《偈颂》作「十」)方锺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偈颂》作「恒」)不歇。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偈颂》作「元无」)对。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设使(《偈颂》作「尔」)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下,另《宗镜录》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

“应声应色随方照”全诗注音

gǔ rén chóng yì bù chóng jīn , qǔ gāo hè guǎ wù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wú 」 ) zhī yīn 。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镜录》、《偈颂》作「无」)知音。

jīn shí zhì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xué 」 ) shì huán rú cǐ , yǔ mò dòng yòng jì nán xún 。

今时志(《宗镜录》、《偈颂》作「学」)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suǒ jiē shì shàng qí lù zhě , zhōng rì qí qū kuáng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wǎng 」 ) yòng xīn 。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宗镜录》、《偈颂》作「枉」)用心。

píng tǎn zhān tán bù kěn shōu , yào xū dēng xiǎn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zhì 」 ) fǎng chūn lín 。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宗镜录》作「陟」)访椿林。

qióng zǐ shè fù yuǎn táo shì , què wū běn shè jué zhī yīn 。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於本舍绝知音。

pín nǚ zhuán zhōng wú jià bǎo , què jiāng chèng mài tā rén ( 《 zōng jìng lù 》 、 《 jì sòng 》 zuò 「 xiǎo chèng mǎi tā 」 ) jīn 。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宗镜录》、《偈颂》作「小秤买他」)金。

xīn wú xiāng , yòng huán ( 《 jì sòng 》 zuò 「 néng 」 ) shēn , wú cháng jìng jiè bù néng qīn 。

心无相,用还(《偈颂》作「能」)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yùn yòng néng suí gāo yǔ xià , líng guāng qiě ( 《 jì sòng 》 zuò 「 yuán 」 ) bú shì fú chén 。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偈颂》作「元」)不是浮沉。

wú xiāng wú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wú cǐ zì ) xīn néng yùn yào , yīng shēng yìng sè suí fāng zhào 。

无相无(《偈颂》、《宗镜录》无此字)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suī zài fāng ér bù zài fāng , rèn yùn gāo dī zǒng néng miào 。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yì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xún 」 ) wú tóu , fù wú wěi , líng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yàn 」 ) guāng yùn yùn cóng hé qǐ ? zhī jīn qǐ zhě biàn shì xīn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zhī zhě rú jīn quán shì xīn 」 ) , xīn yòng míng shí gèng hé nǐ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xīn yòng míng xīn xīn fù ěr 」 ) 。

亦(《偈颂》、《宗镜录》作「寻」)无头,复无尾,灵(《偈颂》、《宗镜录》作「焰」)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颂》、《宗镜录》作「只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偈颂》、《宗镜录》作「心用明心心复尔」)。

bù jū fāng , wú ( yī zuò 「 hé 」 ) chù mì , yùn yòng wú zōng fù wú jì 。

不居方,无(一作「何」)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shí qǔ rú jīn míng mì ( 《 jì sòng 》 zuò 「 mì 」 ) rén , zhōng cháo mò màn ( 《 jì sòng 》 zuò 「 màn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màn 」 ) bié qiú de 。

识取如今明觅(《偈颂》作「密」)人,终朝莫慢(《偈颂》作「漫」,《宗镜录》作「谩」)别求的。

qín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quàn 」 ) xīn xué , jìn cóng lín , mò jiāng bìng yǎn rèn huā zhēn 。

懃(《宗镜录》作「劝」)心学,近藂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shuō jiào běn qióng wú xiāng lǐ , guǎng dú yuán lái bù shí xīn 。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le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shí 」 ) qǔ xīn , shí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le 」 ) qǔ jìng , le xīn shí jìng ( 《 jì sòng 》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shí xīn le jìng 」 ) chán hé jìng 。

了(《偈颂》、《宗镜录》作「识」)取心,识(《偈颂》、《宗镜录》作「了」)取境,了心识境(《偈颂》、《宗镜录》作「识心了境」)禅河净。

dàn ( 《 zōng jìng lù 》 zuò 「 ruò 」 , 《 jì sòng 》 zuò 「 zhī 」 ) néng le jìng biàn shí xīn , wàn fǎ dōu rú tà pó yǐng 。

但(《宗镜录》作「若」,《偈颂》作「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quàn qiě xué , mò wèi shī , bù yòng dēng gāo xiàng xià kuī 。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píng yuán bù yòng jīn gāng zuàn , jiàn rèn zhī zhōng cuò xià zhuī 。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xiàng qián lái , mò rén wǒ , shān sēng yǒu qū wú rén hé 。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le kōng wú xiāng jí fǎ shī ( 《 jì sòng 》 zuò 「 le jìng xīn kōng jí fǎ wáng 」 ) , bù yòng líng luó jiāng zuò fān ( 《 jì sòng 》 zuò 「 wèi bō 」 ) 。

了空无相即法师(《偈颂》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绫罗将作幡(《偈颂》作「为播」)。

kě zhōng le , dà xī qí , dà rén yōu suì bù sī yì 。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 《 jì sòng 》 sān jù zuò 「 dà yōu suì , bù sī yì , kě zhōng xué dé dà xī qí 」 ) 。

(《偈颂》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议,可中学得大希奇」)。

zì jiā huài ( 《 jì sòng 》 zuò 「 huái 」 ) què zhēn bǎo zàng , zhōng rì cóng rén qǐ bù yī 。

自家坏(《偈颂》作「怀」)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qǔ jìng jiè , wàng qíng shēng , zhī rú shuǐ miàn ( 《 jì sòng 》 zuò 「 shàng 」 ) yī bō chéng 。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颂》作「上」)一波成。

dàn néng dāng jìng wú qíng jì ( 《 jì sòng 》 zuò 「 xì 」 ) , huán tóng shuǐ miàn běn dì píng 。

但能当境无情计(《偈颂》作「系」),还同水面本地平。

yìng dà qū , yìng xiǎo qū , yùn yòng zhī suí rú ( 《 jì sòng 》 zuò 「 rú suí 」 ) yì zhū 。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偈颂》作「如随」)意珠。

bèi ( 《 jì sòng 》 zuò 「 pī 」 ) máo dài jiǎo xíng suī yì , néng yìng zhī xīn ( 《 jì sòng 》 zuò 「 yìng wù zhī qíng 」 ) tǐ bù shū 。

被(《偈颂》作「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偈颂》作「应物之情」)体不殊。

yìng yǎn shí , ruò qiān rì , wàn xiàng bù néng táo yǐng zhì 。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fán fū zhǐ shì wèi céng guān , nà dé zì qīng ér tuì qū 。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yìng ěr shí , ruò yōu gǔ , dà xiǎo yīn shēng wú bù zú 。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shén ( 《 jì sòng 》 zuò 「 shí 」 ) fāng zhōng gǔ yī shí míng , líng guāng yùn yùn cháng xiāng xù 。

什(《偈颂》作「十」)方锺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yìng yì shí , jué fēn bié , zhào zhú sēn luó cháng ( 《 jì sòng 》 zuò 「 héng 」 ) bù xiē 。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偈颂》作「恒」)不歇。

tòu guò shān hé shí bì jiān , yào qiě zhào shí cháng jì miè 。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jìng zì xū , bù xū wèi , zhōng cháo zhào zhú wú xíng ( 《 jì sòng 》 zuò 「 yuán wú 」 ) duì 。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偈颂》作「元无」)对。

shè shǐ ( 《 jì sòng 》 zuò 「 ěr 」 ) rèn chí fú huàn shēn , yùn yòng dōu wú shé shēn yì 。

设使(《偈颂》作「尔」)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 nán táng jìng yún èr sēng 《 zǔ táng jí 》 juàn shí sì , sòng zǐ shēng 、 běn rú 《 chán mén zhū zǔ shī jì sòng 》 juàn shàng zhī xià , lìng 《 zōng jìng lù 》 juàn jiǔ 〖 zuò gǔ dé gē 〗 、 juàn shí bā 、 juàn sì sì 、 juàn jiǔ bā shōu cǐ gē bù fèn wén zì 。

(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下,另《宗镜录》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

)。

“应声应色随方照”全诗翻译

译文:
古人注重真诚而不是财富,能欣赏曲高和寡的知音。如今的学士却仍然如此,很难找到言谈和沉默都能流露才情的知音。唏嘘于世间的迷途者,整日徒劳地用心行走于曲折道路上。平坦的路途不能满足他们,他们必须攀登险峻之处去寻找松树的森林。贫穷的子女离开父亲远去,却在自己的屋舍中失去了知音。贫困的女子家中没有贵重的宝物,却将秤子卖给别人换取金钱。心无相念,运用便更深远,无常的境界无法侵犯。运用能够随着高低起伏,灵光从不浮沉。无相无心的心能够运动并显露光辉,对声音和表情都能随着环境而照亮。虽然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却不局限于其中,无论运用的高低总是灵巧的。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灵光的运动从何而来?只有现在的起点才是心,心的运用明亮时,更何愁?不停留于特定的位置,无处寻觅,运用无踪迹。认识如今明智之人,整天不要慢慢地追求。用心认真学习,靠近隐藤之林,不要将患有眼疾的人当作花针。说教本来是穷无相理的,广泛阅读也不能理解心。了解心,理解境界,了悟心与境界的禅宗净化。只要了解境界就能认识心,万法都像闼婆的影子一样。劝你学习,不要追随师傅,不要费力登高以窥视下方。平凡的资源不需要坚固的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向前前进,不要人与我,山僧的曲调无人与之和。了解空无相即是法王,不需要以绸缪做旗帜。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非常奇特,伟大的人深邃而不可思议。自己的宝藏虽然破旧,整天乞求布衣。追求境界,妄想产生,就像水面上的波浪一样。只要能将境界当作无情的计划,就能与水面本身平等。适应大躯体,适应小躯体,运用只随心意如珠宝般自由。不管是毛发还是鹿角,心的应对方式并没有不同。当应对眼睛时,就像千日不停,万种形象都无法逃避影子的质地。凡夫只是未曾观察,怎么可能轻易地屈服和退缩。当应对耳朵时,就像幽谷一样,大小音响都是充足的。十方钟鼓一起鸣响,灵光的运动是持续不断的。当应对意念时,彻底消除分别,照亮森罗的蜡烛长久不灭。透过山河和石壁之间,要能随时照亮寂灭。境界本身虚无,不需要害怕,整天对着无形的东西照亮。假如身体仍然执着于虚幻的形式,运用却没有舌头、身体或意念。以上是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的一部分文字。

“应声应色随方照”诗句作者法藏介绍:

法藏,姓周,南康人。幼研史籍,明於医方。中年投本郡宝积院纳戒。又师马祖。後北下庐山,卜居五老峰,世称高城和尚。宝历中卒,年八十二。诗一首。(《全唐诗》无法藏诗,传据《祖堂集》卷十四、《宋高僧传》卷二十)更多...

“应声应色随方照”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