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非外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至乐非外物”出自哪首诗?

答案:至乐非外物”出自: 唐代 吴筠 《高士咏 郑子真张仲蔚》,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zhì lè fēi wài wù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仄

问题2:“至乐非外物”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至乐非外物”的上一句是: 养寿资玄虚 , 诗句拼音为: yǎng shòu zī xuán xū ,诗句平仄: 仄仄平仄仄

问题3:“至乐非外物”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至乐非外物”的下一句是: 道冥欢有余 , 诗句拼音为: dào míng huān yǒu yú ,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至乐非外物”全诗

高士咏 郑子真张仲蔚 (gāo shì yǒng zhèng zǐ zhēn zhāng zhòng wèi)

朝代:唐    作者: 吴筠

子真岩石下,仲蔚蓬蒿居。
礼聘终不屈,清贫长晏如。
心情在耕艺,养寿资玄虚。
至乐非外物,道冥欢有余。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zǐ zhēn yán shí xià , zhòng wèi péng hāo jū 。
lǐ pìn zhōng bù qū , qīng pín cháng yàn rú 。
xīn qíng zài gēng yì , yǎng shòu zī xuán xū 。
zhì lè fēi wài wù , dào míng huān yǒu yú 。

“至乐非外物”繁体原文

高士詠 鄭子真張仲蔚

子真巖石下,仲蔚蓬蒿居。
禮聘終不屈,清貧長晏如。
心情在耕藝,養壽資玄虛。
至樂非外物,道冥歡有餘。

“至乐非外物”韵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子真岩石下,仲蔚蓬蒿居。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礼聘终不屈,清贫长晏如。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心情在耕艺,养寿资玄虚。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至乐非外物,道冥欢有余。

“至乐非外物”全诗注音

zǐ zhēn yán shí xià , zhòng wèi péng hāo jū 。

子真岩石下,仲蔚蓬蒿居。

lǐ pìn zhōng bù qū , qīng pín cháng yàn rú 。

礼聘终不屈,清贫长晏如。

xīn qíng zài gēng yì , yǎng shòu zī xuán xū 。

心情在耕艺,养寿资玄虚。

zhì lè fēi wài wù , dào míng huān yǒu yú 。

至乐非外物,道冥欢有余。

“至乐非外物”全诗翻译

译文:
子真(名字)住在岩石下,仲蔚(名字)居住在茅草屋里。他们礼聘的诱惑终究不能使他们屈从,清贫的生活让他们久居如一。他们的心情都在农耕和技艺中,用养寿的智慧谋求玄虚长寿。最高的快乐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物质,道教中的深奥之道使他们内心充满欢喜和满足。

全诗主题

总结:

这首诗以子真和仲蔚的清贫生活为主线,表现了他们对物质诱惑的抵抗和对道教智慧的追求。他们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专注于耕种和技艺,寻求内心的宁静和长寿幸福,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修养的价值观。

“至乐非外物”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高士咏 郑子真张仲蔚》由吴筠创作,描述了郑子真和张仲蔚这两位高尚的士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贫,却在修身养性、耕读之中寻得至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郑子真和张仲蔚被描绘成生活在山下的高士,他们选择了清贫的生活方式,拒绝了俗世的诱惑。这体现了他们对儒家的礼制和道德的坚守。他们坚守道义,不为外物所动,展示了儒家士人的高尚品质。
诗中提到郑子真和张仲蔚的心情在耕艺之中,这意味着他们以务农为乐,将精神投入到了田园生活中,培养了自己的道德品格。他们也在耕作中寻找养生之道,这显示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和长寿。
最后,诗中强调至乐非外物,道冥欢有余。这句话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即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来自内心的宁静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外部物质的积累。

“至乐非外物”诗句作者吴筠介绍: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去入嵩山爲道士。明皇闻其名,遣使徵至,待诏翰林。天宝中,坚求还山,寻入会稽,隐剡中。大历中年卒,弟子私諡爲宗玄先生。集十卷,今编诗一卷。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去入嵩山爲道士。明皇闻其名,遣使徵至,待诏翰林。天宝中,坚求还山,寻入会稽,隐剡中,大历中年卒。弟子私諡爲宗玄先生。集十卷,今编诗一卷。更多...

“至乐非外物”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