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适非至乐”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何适非至乐”出自哪首诗?

答案:何适非至乐”出自: 宋代 刘一止 《赠别归安周县丞二首 其二》, 是一首五言诗, 诗句拼音为: hé shì fēi zhì lè ,诗句平仄:

问题2:“何适非至乐”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适非至乐”的上一句是: 笑傲云烟间 , 诗句拼音为: xiào ào yún yān jiān ,诗句平仄:

问题3:“何适非至乐”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何适非至乐”的下一句是: 嗟我独奈何 , 诗句拼音为: jiē wǒ dú nài hé ,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何适非至乐”全诗

赠别归安周县丞二首 其二 (zèng bié guī ān zhōu xiàn chéng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刘一止

庭前百个竹,眼见三陨箨。
不知如许久,已复东行槖。
君初无住想,脱去亦不恶。
官身等出家,随牒即行脚。
笑傲云烟间,何适非至乐
嗟我独奈何,生理自窘缚。
四十三年非,醖造此大错。
从今便上上,万事付莫莫。
张公留衣鉢,绿蓑与青篛。
会当老扁舟,相与同啐啄。
更看後五日,放过前一着。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仄仄。

tíng qián bǎi gè zhú , yǎn jiàn sān yǔn tuò 。
bù zhī rú xǔ jiǔ , yǐ fù dōng xíng tuó 。
jūn chū wú zhù xiǎng , tuō qù yì bù è 。
guān shēn děng chū jiā , suí dié jí xíng jiǎo 。
xiào ào yún yān jiān , hé shì fēi zhì lè 。
jiē wǒ dú nài hé , shēng lǐ zì jiǒng fù 。
sì shí sān nián fēi , yùn zào cǐ dà cuò 。
cóng jīn biàn shàng shàng , wàn shì fù mò mò 。
zhāng gōng liú yī bō , lǜ suō yǔ qīng ruò 。
huì dāng lǎo piān zhōu , xiāng yǔ tóng cuì zhuó 。
gèng kàn hòu wǔ rì , fàng guò qián yī zhāo 。

“何适非至乐”繁体原文

贈別歸安周縣丞二首 其二

庭前百个竹,眼見三隕籜。
不知如許久,已復東行槖。
君初無住想,脫去亦不惡。
官身等出家,随牒即行脚。
笑傲雲烟間,何適非至樂。
嗟我獨奈何,生理自窘縳。
四十三年非,醖造此大錯。
從今便上上,萬事付莫莫。
張公留衣鉢,綠蓑與青篛。
會當老扁舟,相與同啐啄。
更看後五日,放過前一著。

“何适非至乐”韵律对照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庭前百个竹,眼见三陨箨。

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不知如许久,已复东行槖。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君初无住想,脱去亦不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官身等出家,随牒即行脚。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笑傲云烟间,何适非至乐。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嗟我独奈何,生理自窘缚。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四十三年非,醖造此大错。

○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从今便上上,万事付莫莫。

○平○○仄,仄平仄平仄。
张公留衣鉢,绿蓑与青篛。

仄○仄○平,○仄平?仄。
会当老扁舟,相与同啐啄。

○○仄仄仄,仄○平仄仄。
更看後五日,放过前一着。

“何适非至乐”全诗注音

tíng qián bǎi gè zhú , yǎn jiàn sān yǔn tuò 。

庭前百个竹,眼见三陨箨。

bù zhī rú xǔ jiǔ , yǐ fù dōng xíng tuó 。

不知如许久,已复东行槖。

jūn chū wú zhù xiǎng , tuō qù yì bù è 。

君初无住想,脱去亦不恶。

guān shēn děng chū jiā , suí dié jí xíng jiǎo 。

官身等出家,随牒即行脚。

xiào ào yún yān jiān , hé shì fēi zhì lè 。

笑傲云烟间,何适非至乐。

jiē wǒ dú nài hé , shēng lǐ zì jiǒng fù 。

嗟我独奈何,生理自窘缚。

sì shí sān nián fēi , yùn zào cǐ dà cuò 。

四十三年非,醖造此大错。

cóng jīn biàn shàng shàng , wàn shì fù mò mò 。

从今便上上,万事付莫莫。

zhāng gōng liú yī bō , lǜ suō yǔ qīng ruò 。

张公留衣鉢,绿蓑与青篛。

huì dāng lǎo piān zhōu , xiāng yǔ tóng cuì zhuó 。

会当老扁舟,相与同啐啄。

gèng kàn hòu wǔ rì , fàng guò qián yī zhāo 。

更看後五日,放过前一着。

“何适非至乐”全诗翻译

译文:
庭前有一百根竹子,眼看其中有三个箨(新生的竹笋)。
不知过了多少时光,已经又开始东行坐船了。
你刚开始时并没有执着念头,脱去这些也并不厌恶。
你的官职虽然等着出家,一收到通知就立即行走。
你笑傲云烟之间,怎会不是最大的快乐。
唉,我独自受着什么束缚,生活真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
已经四十三年了,还在酿造这个大错误。
从今往后,就彻底解脱,万事都不要放在心上。
张公留下衣裳和鉢(钵),绿色的蓑衣和青色的篛(竹席)。
将来应该像老扁舟一样,相互陪伴着航行,一起分享点滴。
再看过五天,就会忘掉前面一切的困扰。
总结:诗人在庭前看到一百根竹子中有三个新生的竹笋,想到时间的流逝而东行。诗人表达了对执着念头和束缚生活的感慨,认为万事放下,笑对人生才是真正的快乐。他自责四十三年来犯下的错误,决心从今以后解脱,不再受困于过去。诗人也提到了张公(可能是友人)留下的衣裳和鉢,以及绿蓑和青篛,预示着未来的伙伴共舟共度,共享人生的美好时光。最后,他鼓励自己再过五天就能抛开过往困扰,迎接新的起点。

“何适非至乐”总结赏析

赏析:
刘一止的《赠别归安周县丞二首 其二》描绘了诗人归安周县丞的离别情景。诗中以自然景物、行人、感叹生命和人生选择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轨迹的深切思考与感慨。
诗人以庭前的百竹和陨落的竹箨作为开篇,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接着,诗人表达了离别之痛与不舍,以及对未知道路的探寻和期许。他展现了对自由、对放下世事的渴望,脱去官身随牒行脚,从而实现内心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生活的细节表现自由洒脱,展现出对传统束缚的拒绝和对心灵解放的追求。通过描述将官服换成清雅绿蓑的场景,诗人表达了一种放下世俗,追求简朴自由的态度。最后,诗人以几日的时间安排和悠然自得的境界,展示了对人生归宿的豁达态度。

“何适非至乐”诗句作者刘一止介绍:

刘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提举江州太平观。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秦桧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刘一止诗,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更多...

“何适非至乐”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