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wén shū yuàn chéng sūn zi hé èr jué qí èr
宿文殊院呈孙子和二绝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耒 (zhāng lěi)

朱楼帘卷见天涯,倦客倚栏何所思。
新月无情明复落,清箫有恨歇还吹。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zhū lóu lián juàn jiàn tiān yá , juàn kè yǐ lán hé suǒ sī 。
xīn yuè wú qíng míng fù luò , qīng xiāo yǒu hèn xiē huán ch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朱楼的帘幕卷起,可以看到天涯的辽阔。疲惫的旅客倚在栏杆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新月冷漠地升起又逐渐落下,清悠的箫声有着无尽的怨恨,此刻停息了,接着又吹响。
全文总结:诗人描绘了朱楼的帘幕卷起,展现出广阔无垠的天涯景色。同时,诗中出现了一位倦游的旅客倚在栏杆上,表现出疲惫和思索的情景。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对比手法将新月和清箫进行对比,新月冷漠无情地升起又落下,而清箫的音乐却带着深深的怨恨,此刻停息后又再次响起。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中无情冷漠和内心情感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宿文殊院呈孙子和二绝 其二》是唐代诗人张耒创作的。诗人以宿文殊院为背景,写出了一位游子在宿舍中的思绪和感受。
首句“朱楼帘卷见天涯”,通过朱楼的窗帘卷起,游子可以远眺到遥远的天涯,展现出游子远离故乡的孤寂感。接着,“倦客倚栏何所思”,表达了游子在这里倚着栏杆,陷入了沉思之中,思考着何去何从,内心充满了烦扰和疑虑。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新月升起又渐渐西斜,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写道,“新月无情明复落”,强调了新月的冷漠和无情,与游子内心的孤独相呼应。而“清箫有恨歇还吹”,则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一位吹箫的人或许在表达自己的心情,歌颂了寂寥的夜晚,但也带有一丝恨意,暗示了诗人心头的苦闷。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宁静的夜晚为背景,通过写游子的思绪和夜晚的景象,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疑虑,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张耒写的《宿文殊院呈孙子和二绝》系列:

本文作者张耒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於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佑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 查看更多>>

张耒的诗:

张耒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