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ǐ shàng shū zhèn huá zhōu
送李尚书镇滑州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刘禹锡 (liú yǔ xī)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
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
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nán xú bào zhèng rù wén chāng , dōng jùn xū cái bié jiàn zhāng 。
shì cǎo míng gāo tóng shǔ kè , yōng máo nián shào shèng xún láng 。
huáng hé yī qǔ dāng chéng xià , tí qí qiān chóng zhào lù bàng 。
zì gǔ xiāng mén huán chū xiāng , rú jīn rén wàng zài yán láng 。

赞颂 豪放

送李尚書鎮滑州

—— 劉禹錫

南徐報政入文昌,東郡須才別建章。
視草名高同蜀客,擁旄年少勝荀郎。
黃河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門還出相,如今人望在巖廊。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nán xú bào zhèng rù wén chāng , dōng jùn xū cái bié jiàn zhāng 。
shì cǎo míng gāo tóng shǔ kè , yōng máo nián shào shèng xún láng 。
huáng hé yī qǔ dāng chéng xià , tí qí qiān chóng zhào lù bàng 。
zì gǔ xiāng mén huán chū xiāng , rú jīn rén wàng zài yán láng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南徐地区传来政令,文昌阁中涌入人才;东郡的士人们有别于平凡,被选拔进入建章宫。草木之中有一位声名很高,他与蜀地客人相似;手持旄头的年轻人,胜过了荀郎的风采。黄河在城下蜿蜒曲折,红缨缰绳的骑兵成千上万,照亮着路旁。自古以来,相门出过不少优秀的官员,如今人们的期望都寄托在岩廊之间。



总结:

这首诗以古代选拔人才的情景为背景,描述了南徐地区政府选拔人才的场景。文昌阁和建章宫是两个负责选拔人才的机构。诗人赞颂了一位名声显赫的士人,与蜀地客人有着相似之处。并提到一位年轻的士人,他手持着旄头,气势胜过了同样优秀的荀郎。诗中也描绘了黄河曲折流动的景象,以及成千上万的缇骑(骑兵)的壮观场面。最后,诗人提到历史上相门出过很多优秀的官员,而如今人们对这些优秀人才的期望都寄托在岩廊之间。整首诗表现了古代选拔人才的严谨与重要性,以及对优秀人才的赞颂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李尚书往滑州的作品。诗人以豪放豁达之笔墨,描绘了送别场面,表达了对李尚书的敬佩之情,以及送行时的情景。
首句以"南徐报政入文昌"开篇,南徐指南徐州,报政即报章政事,入文昌表示被任命为官职。此句以写政治官职为开端,展现了诗人对李尚书新任职务的祝贺和敬佩。
接下来的两句"东郡须才别建章",以对比的手法,点明李尚书才华横溢,超越了普通的官员,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李尚书的才华和胜任能力。
之后的两句"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以黄河为背景,表现送别时的壮丽景象。黄河蜿蜒曲折,宛如画卷,缇骑成列,气氛热烈,整个场面生动而壮丽。
最后两句"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反思了中国古代官员相承相传的历史,表现出诗人对李尚书的期许与敬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刘禹锡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爲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谿洞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爲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爲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爲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 查看更多>>

刘禹锡的诗:

相关诗词:

送李明府赴滑州 (sòng lǐ míng fǔ fù huá zhōu)

朝代:唐    作者: 韩翃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
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
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送陈择之从留尚书辟便呈鄂州刘别驾 (sòng chén zé zhī cóng liú shàng shū pì biàn chéng è zhōu liú bié jià)

朝代:宋    作者: 赵蕃

闻道尚书镇益州,故知朝取杜参谋。
孤舟南浦欣相遇,万里瞿唐送远游。
尔後有怀惟蜀道,几时因使觅蛮陬。
经行访古应成赋,我所思兮黄鹤楼。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送张子仪尚书镇福州 (sòng zhāng zǐ yí shàng shū zhèn fú zhōu)

朝代:宋    作者: 许及之

暂违天陛星辰履,便上春风李郭船。
两地逼人真勇退,三山去路俨登仙。
循环花甲趋庭日,遗笏棠阴在镇年。
盛事相望已无匹,宝奎新赐更光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 其三 (wǔ qín yán hé wáng zhòng héng shàng shū qí sān)

朝代:宋    作者: 朱熹

泥滑滑,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
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
使君行乐三江头,泥滑水深君莫忧。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hé huá zhōu lǐ shàng shū shàng sì yì jiāng nán xì shì)

朝代:唐    作者: 刘禹锡

白马津头春日迟,沙州归鴈拂旌旗。
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sòng mǎ jiāng jūn zòu shì bì guī huá zhōu shǐ mù)

朝代:唐    作者: 李嘉佑

吴门别後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前着豹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荻花秋。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动物

题滑州公府大厅梁上(题拟) (tí huá zhōu gōng fǔ dà tīng liáng shàng tí nǐ )

朝代:唐    作者: 李邕

大厦中构,山屹云斗。
黄河畎浍,太行培塿。
整庶宣风,缉戎备寇。
镇宁一方,光辅元后。
(见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王蒲园等纂《重修滑县志》卷十二《金石》录宋赵世长《天禧二年滑州公府大厅记》引)。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送留正知赣州 (sòng liú zhèng zhī gàn zhōu)

朝代:宋    作者: 傅伯成

尚书镇章江,慈母怀婴儿。
去年甫去郡,未觉棠阴移。
如何失调驭,衆目惊睽睽。
诏书念前绩,趣起持州麾。
重临亦云宠,去後良多思。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 (sòng wèi shàng shū fù zhèn zhōu xíng yíng)

朝代:唐    作者: 张祜

河塞日駸駸,恩讐报尽深。
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坐激书生愤,行歌壮士吟。
慙非燕地客,不得受黄金。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送史寀滑州谒贾仆射 (sòng shǐ cǎi huá zhōu yè jiǎ pú shè)

朝代:唐    作者: 卢纶

朱门洞啓俨行车,金鐍装囊半是书。
君向东州问徐胤,羊公何事灭吹鱼。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