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fó miàn zhàng yǔ luó fú zhǎng lǎo
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轼 (sū shì)

十方三界世尊面,都在东坡掌握中。
送与罗浮德长老,携归万窍总号风。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shí fāng sān jiè shì zūn miàn , dōu zài dōng pō zhǎng wò zhōng 。
sòng yǔ luó fú dé zhǎng lǎo , xié guī wàn qiào zǒng hào f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十方三界的佛陀们的面容,都被东坡掌握住了。
送给罗浮德长老,带着回归罗浮山,万窍一起响起风声。

全诗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东坡对佛陀的敬仰之情,并将这份敬意送给了罗浮德长老,希望他回到罗浮山后,可以带动那里万窍一起飘荡的风声。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佛陀和禅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播佛法的愿景。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佛面杖与罗浮长老的作品。诗人以佛陀的面杖为引子,表达了佛陀普渡众生、超越尘世的伟大境界,以及这种境界受到苏轼的高度尊敬。通过送与罗浮长老的形式,强调了佛教和文化传统之间的融合。
首句中,“十方三界世尊面”指的是佛陀在各方面、各世界都被尊崇的形象,而“都在东坡掌握中”则强调了苏轼对佛陀教义的理解和传承,将佛陀的智慧视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诗人将佛面杖送给罗浮长老,象征着将这份智慧传递给后人。罗浮长老代表着佛教的传统和僧侣的道德高尚。携带着佛陀的面杖回归“万窍总号风”,意味着佛法的普及和传播,如同风一样遍布大千世界。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苏轼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佛法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修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标签: 送礼、佛教、文化传承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 查看更多>>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 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

  •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

  •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

  •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

  • 满庭芳

    香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

  •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

  •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

  • 满庭芳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

  •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 苏轼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

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三 (sòng gǔ wǔ shí qī shǒu qí sì sān)

朝代:宋    作者: 释道昌

趁水泛船,随泥作佛。
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有拄杖兮与拄杖,船中轻荡桨。
无拄杖兮夺拄杖,佛面巧出相。
好手芭蕉眼不开,塞壑填沟何处来。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谢邕倅寄佛面杖 (xiè yōng cuì jì fó miàn zhàng)

朝代:宋    作者: 朱翌

自得闲居乐,欣闻隠具来。
杖头观佛面,掌内化龙才。
行变黄金色,依然满月开。
从今不妄出,留上妙高台。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动物

佛头菊 (fó tóu jú)

朝代:宋    作者: 朱翌

我杖常扶佛面强,我花今见佛头香。
灵山会上曾拈出,一笑悬知是饮光。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日面佛月面佛 (rì miàn fó yuè miàn fó)

朝代:宋    作者: 释守卓

日面佛,月面佛,大海波翻,须弥突兀。
磕破脑门,额头汗出。
明眼衲僧未辨明,擡头好看冲天鹘。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 其一 (luó fú jì gōng chǔ zǐ hóng èr xiōng sì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刘克庄

片帆约我上罗浮,已戒篮舆与共游。
到得罗浮君不见,後期又是八千秋。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zhōng yán zhǎng lǎo zǐ wén sòng luó hàn sōng)

朝代:宋    作者: 晁公遡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着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云狮子峰望罗浮 (bái yún shī zǐ fēng wàng luó fú)

朝代:宋    作者: 李昴英

不到罗浮瞥六年,後期几误铁桥仙。
远云不隔山真面,西麓原同第七天。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初,贯休诗名未振。时南楚才人,竞以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计百余首矣。後贯休因吟一章,羣公於是息笔。) (sòng xuān yuán xiān shēng guī luó fú shān chū , guàn xiū shī míng wèi zhèn 。 shí nán chǔ cái rén , jìng yǐ shī sòng xuān yuán xiān shēng guī luó fú shān , jì bǎi yú shǒu yǐ 。 hòu guàn xiū yīn yín yī zhāng , qún gōng wū shì xī bǐ 。 )

朝代:唐    作者: 贯休

玉房花洞接三清,谩指罗浮是去程。
龙马便携筇竹杖,山童常使茯苓精。
曾教庄子抛卑吏,却唤轩皇作老兄。
再见先生又何日,只应频梦紫金城。
(《监诫录》五《禅月吟》)。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动物

燕城读史 其一四 (yàn chéng dú shǐ qí yī sì)

朝代:宋    作者: 罗公升

李生平生嘻佛法,厠筹拭面邦计空。
那知铁马浮江日,却是神僧建塔功。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颂古七首 日面佛月面佛 (sòng gǔ qī shǒu rì miàn fó yuè miàn fó)

朝代:宋    作者: 释慧懃

东街柳色拖烟雨,西巷桃华相映红。
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