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zhōng ǒu zuò wǔ shǒu qí sān
山中偶作五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守卓 (shì shǒu zhuó)

坐石吊孤影,看云笑此身。
蒲团无限意,分付与何人。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zuò shí diào gū yǐng , kàn yún xiào cǐ shēn 。
pú tuán wú xiàn yì , fēn fù yǔ hé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坐在石头上,吊着孤独的影子,看着云儿笑着我的身影。
蒲团之上,心思万端,却不知把它托付给谁。
全文总结:这句诗描写了作者坐在石头上,独自凝视着自己的影子,看着云儿似笑非笑地映照出自己的身影。蒲团象征心中的思虑纷繁,但又不知道该把心事托付给谁。表达了一种孤独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山中偶作五首 其三》是由唐代诗人释守卓创作的。诗人在山中偶作之际,抒发了对山野幽静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坐石吊孤影”描绘了诗人独坐山石之上,凝望着自己的孤独身影,这里的“吊”意味着凝视、思考。他在山中凝视着云彩,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因而“看云笑此身”。这里的“看云笑”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生命和境遇的淡然态度,他不以外在的荣誉或财富为忧虑,而是欣然接受自己的本真。
接着,诗人提到“蒲团无限意”,蒲团是坐垫,这里意味着自己坐在坐垫上,内心的思考却是“无限意”,即深邃的思虑和情感。最后两句“分付与何人”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思考的分享和传承,他似乎在思考将自己的感悟与思想传递给后人,让后人继续探寻生命的意义。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守卓写的《山中偶作五首》系列:

本文作者释守卓介绍:🔈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後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爲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爲第一卷,散见... 查看更多>>

释守卓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