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yuè èr shí bā rì zǎo bǎi dà shì shēng chén yòng dá běn qíng wàng zhī xīn tǐ hé wèi yùn zuò bā jì gòng zhī shí zài jiàn kāng yù zhōng qí qī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了然心自知,法法露全体。
遣化借灯王,引手搏妙喜。
大用吾亦然,何独居士耳。
万里见神光,当以顶後视。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

liǎo rán xīn zì zhī , fǎ fǎ lù quán tǐ 。
qiǎn huà jiè dēng wáng , yǐn shǒu bó miào xǐ 。
dà yòng wú yì rán , hé dú jū shì ěr 。
wàn lǐ jiàn shén guāng , dāng yǐ dǐng hòu shì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修行境界,法门无不显露出全体的法则。
遣化众生就如借助灯王一样,引导他们摆脱痛苦,获得喜悦。
大智慧的运用也是如此,何必只局限于居士身份呢?
即便是在万里之外,也能见到神圣的光芒,当以顶礼的心态向后视察。
总结:这段古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修行境界的清醒认知,认为所有的法门都显露了全体的真谛。他以遣化众生、引导他们获得喜悦的比喻,阐述了智慧的妙用,不应被身份局限。并且强调修行者应当具备虔诚的心态,即便远离佛陀亦能感受神圣的光芒。

赏析:这首诗是释德洪创作的,题材为庆祝枣柏大士生辰。诗人以自身修行为背景,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虔诚信仰。诗中首先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心自知,法法露全体,意味着通过内省和修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和佛法的真谛。
接着,诗人提到了借灯王,引手搏妙喜,这里表现出对佛陀的尊敬和追随。借灯王指的是佛陀,他的智慧犹如照亮黑暗的灯火,而妙喜则代表着佛法的喜悦和解脱。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崇高认同和跟随的决心。
在第三句中,诗人说“大用吾亦然,何独居士耳”,强调了自己也能够实现佛法的大用,不仅仅是出家僧人。这反映了佛教中强调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佛的观念,不仅僧侣可以修行,普通众生也可以追求解脱。
最后两句“万里见神光,当以顶后视”意味着诗人在修行中能够感受到神性的光辉,这是对佛法的深刻体验和领悟。将视线投向“顶后”,可能是指对解脱和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德洪写的《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系列: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