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ú zhì shū yuàn shī sì shǒu chén shī dào lǚ cháng zhī suǒ jū yě qí èr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廌 (lǐ zhì)

辰极不改北,沧溟日输东。
圣道亦如是,昧者自异同。
哇郑迷世习,舍鱼当取熊。
蓍龟期吾子,此语闻先翁。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chén jí bù gǎi běi , cāng míng rì shū dōng 。
shèng dào yì rú shì , mèi zhě zì yì tóng 。
wā zhèng mí shì xí , shè yú dāng qǔ xióng 。
shī guī qī wú zǐ , cǐ yǔ wén xiān wēng 。

求志書院詩四首陳師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二

—— 李廌

辰極不改北,滄溟日輸東。
聖道亦如是,昧者自異同。
哇鄭迷世習,舍魚當取熊。
蓍龜期吾子,此語聞先翁。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chén jí bù gǎi běi , cāng míng rì shū dōng 。
shèng dào yì rú shì , mèi zhě zì yì tóng 。
wā zhèng mí shì xí , shè yú dāng qǔ xióng 。
shī guī qī wú zǐ , cǐ yǔ wén xiān w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辰时指南极不改变,大海的日出在东方显现。
圣人的道理也是如此,愚昧的人才会自以为与众不同。
哇郑迷失于世俗的习俗,舍弃了鱼而要取熊。
蓍草和龟甲预示着吉凶,这些话是从先翁那里听来的。
全文总结:
这段文字运用了古文的表达方式,主要讨论了一些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自然界和道理的比喻,强调了圣人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境界。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人迷失于世俗的习俗,不懂得取舍,而智者应该根据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蓍草和龟甲象征着预测未来的手段,显示出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探索和追求。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传达了一种对圣人智慧和自省的赞美,以及对人们迷失于世俗和求知欲的思考。

《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 其二》这首诗是李廌创作的,主要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道路以及追求圣道的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北极不改、东溟日升的自然景象作为开篇,将人生的道路与自然现象相比较。这里的北极和东溟都象征着不变和常新,暗示了圣道的恒定和变化,以及人们在追求圣道过程中的不同选择。
诗中提到的“圣道亦如是”表明了诗人对圣道的理解,认为圣道也是永恒不变的。然而,他指出,“昧者自异同”,暗示了人们对圣道的理解和追求方式各不相同,可能会产生分歧。
接着诗中提到了“哇郑迷世习,舍鱼当取熊”,表达了诗人对于在人世间迷失方向、追求肤浅物欲的人的批评,暗示着应该放弃虚浮的欲望,追求更高尚的目标,如熊那样坚韧而强大。
最后,诗人提到“蓍龟期吾子,此语闻先翁”,强调了圣道追求者应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寻找指导和启示。这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尊重。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廌写的《求志书院诗四首陈师道履常之所居也》系列:

本文作者李廌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後》)、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後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 查看更多>>

李廌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