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zá xīng qí sì
秋日杂兴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廌 (lǐ zhì)

黍稷竞登场,荏菽复满畴。
我羹虽不糁,逢年亦解忧。
太平岂无象,乐岁观有秋。
敢期饱糠核,役车何当休。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shǔ jì jìng dēng chǎng , rěn shū fù mǎn chóu 。
wǒ gēng suī bù shēn , féng nián yì jiě yōu 。
tài píng qǐ wú xiàng , lè suì guān yǒu qiū 。
gǎn qī bǎo kāng hé , yì chē hé dāng xi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黍稷一同登场,稻草豆苗再次布满田野。
虽然我的羹汤并不豪华,但每逢佳节也能解除忧愁。
太平繁荣的景象不会是虚幻的,欢乐的岁月也会有丰收的秋季。
敢想着吃饱糠和核,牛车何时才能休息呢。
全文总结:黍稷和稻草豆苗一同生长,田野丰收满溢。尽管羹汤朴实无华,但每逢节日也能解愁。太平繁荣的景象不会缺乏,欢乐岁月也将有丰收的秋季。虽然敢想着吃饱糠和核,但牛车的辛劳何时才能休息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廌的《秋日杂兴 其四》,以丰收的秋季为背景,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情感真挚。
首句“黍稷竞登场,荏菽复满畴。”描述了秋天农田里丰收的景象,黍稷(谷物)和荏菽(豆类)竞相生长,田野一片丰饶之景。
第二句“我羹虽不糁,逢年亦解忧。”表达了诗人虽然生活简朴,但在丰收的时候,即使不必担忧,也能享受美食的喜悦。这里的“我羹”指的是平常的饭菜。
第三句“太平岂无象,乐岁观有秋。”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期望,认为和平时代必然有着丰收的季节,也让人欣然迎接秋天的到来。
最后一句“敢期饱糠核,役车何当休。”则表达了农民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能够丰收,减轻辛苦的劳作,享受安定幸福的生活。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祈愿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廌写的《秋日杂兴》系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秋日杂兴 其四》的诗:

本文作者李廌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後》)、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後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 查看更多>>

李廌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