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zá xīng qí sān
秋日杂兴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廌 (lǐ zhì)

昔喜马少游,我马仍款段。
古云末路难,百里九十半。
与尔皆调饥,欲速辄愈缓。
长鸣徒劳尔,终愧籋云汗。

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xī xǐ mǎ shǎo yóu , wǒ mǎ réng kuǎn duàn 。
gǔ yún mò lù nán , bǎi lǐ jiǔ shí bàn 。
yǔ ěr jiē tiáo jī , yù sù zhé yù huǎn 。
cháng míng tú láo ěr , zhōng kuì niè yún hà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昔日喜马少游,我马依然娴熟驾驭。古语有云,走到尽头困难重重,行至百里路程九十已过半。与你们皆共同体验饥饿之苦,但渴望速度却只会导致前进更为缓慢。长时间的呼鸣只会白费力气,最终只能惭愧于自己无能,如同溃散的云朵和汗水。
总结:这段文字描述了过去曾喜欢骑马游玩的经历,现在虽然依然驾驭马匹,但感觉前进困难重重,与众人一同面对饥饿之苦,渴望加快速度却只会使前进更为缓慢,最终只有劳累徒劳,惭愧于自己的无能。

赏析:这首诗《秋日杂兴 其三》是李廌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表达了人在旅途中遭遇困难时的感受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马的关系,以及旅途的艰辛,反映出了生活中的挣扎和困惑。
首句“昔喜马少游,我马仍款段。”表现了诗人过去与马的默契和顺畅的旅行经历,但随后的句子“古云末路难,百里九十半。”则暗示了旅途的不易,道路的艰险。诗中提到的“百里九十半”暗示了旅途已经进行了大半,但困难依然丛生。
接下来的两句“与尔皆调饥,欲速辄愈缓。”传达出旅途中饥饿和疲劳的感觉,以及因着急而变得更加疲惫的情景。最后两句“长鸣徒劳尔,终愧籋云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自责,长时间的骑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马儿的长鸣似乎也变得徒劳无功,诗人感到愧疚。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廌写的《秋日杂兴》系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秋日杂兴 其三》的诗:

本文作者李廌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岩集後》)、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後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岩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 查看更多>>

李廌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