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rì pí líng nán sì sòng pān shù zhī yáng zhōu
秋日毘陵南寺送潘述之扬州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皎然 (jiǎo rán)

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
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
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
萧条月中道,彩蒨原上绿。
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gū kè qiū yì shāng , sī chán jìng réng xù 。
jiā chén yì yǐ lǚ , huān huì cháng bù zú 。
chán dì fēi lù qí , wǒ xīn qǐ jī shù 。
qíng shēng yuǎn bié shí , zuò hèn qīng jǐng cù 。
wàng zhōng qiān lǐ gé , mù guī xī shān qū 。
xiāo tiáo yuè zhōng dào , cǎi qiàn yuán shàng lǜ 。
bù jiàn tóng xīn rén , yōu huái zēng zhí zhú 。

秋日毘陵南寺送潘述之揚州

—— 皎然

孤客秋易傷,嘶蟬靜仍續。
佳晨亦已屢,歡會常不足。
禪地非路岐,我心豈羈束。
情生遠別時,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歸西山曲。
蕭條月中道,彩蒨原上綠。
不見同心人,幽懷增躑躅。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gū kè qiū yì shāng , sī chán jìng réng xù 。
jiā chén yì yǐ lǚ , huān huì cháng bù zú 。
chán dì fēi lù qí , wǒ xīn qǐ jī shù 。
qíng shēng yuǎn bié shí , zuò hèn qīng jǐng cù 。
wàng zhōng qiān lǐ gé , mù guī xī shān qū 。
xiāo tiáo yuè zhōng dào , cǎi qiàn yuán shàng lǜ 。
bù jiàn tóng xīn rén , yōu huái zēng zhí zhú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孤独的旅客在秋天更容易感伤,嘶鸣的蝉声静谧却不停歇。
美好的早晨已经多次来临,但欢聚的时刻总是不够。
禅修的地方并非迷失的岔路,我的内心何曾受到束缚。
离别时情感滋生,坐在这里懊悔于光景匆忙。
眼望远方,千里隔绝,黄昏归来西山的曲径。
寂寥的月光照亮着道路,彩虹在原野上显现绿意。
不见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孤独的心情更加犹豫。

赏析:
《秋日毘陵南寺送潘述之扬州》是唐代文学家皎然的一首诗作,通过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表现了离别之情和秋日景色的交融,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情和思考。
首先,诗人以“孤客秋易伤”这一开篇,巧妙地将自己的离别之情与秋天的凄凉相联系,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忧伤。接着,他提到“嘶蝉静仍续”,以嘶蝉作为秋天的标志,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一景物描写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也与诗人的离别相呼应,加深了诗的情感。
诗中的“禅地非路岐”和“我心岂羁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将个体的情感与社会、人生相结合,使诗歌更富有深度。而“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则表现了离别之苦,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在清晨的景色中愈发显得深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写了离别后的景色,山川河流、月光绿草,都成为他心中的画面,诗人借助自然景物,将自己的思念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尤其是“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孤独,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最后,诗人以“萧条月中道,彩蒨原上绿”收尾,将诗情融入到秋天的美景之中,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化,与诗人对友人的别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深刻感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皎然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於秘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爲贞元间僧,此爲另一人) 查看更多>>

皎然的诗:

相关诗词:

送绍明上人之毘陵 (sòng shào míng shàng rén zhī pí líng)

朝代:唐    作者: 李中

忽起毘陵念,飘然不可留。
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
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又绝句寄题毘陵驿 (yòu jué jù jì tí pí líng yì)

朝代:唐    作者: 徐铉

曾持使节驻毘陵,长与州人有旧情。
为向驿桥风月道,舍人髭鬓白千茎。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 (jiāng fù xuān zhōu liú tí yáng zhōu chán zhì sì)

朝代:唐    作者: 杜牧

故里溪头松柏双,来时尽日倚松窓。
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春日又送潘述之扬州 (chūn rì yòu sòng pān shù zhī yáng zhōu)

朝代:唐    作者: 皎然

别渚望邗城,岐路春日徧。
柔风吹杨柳,芳景流郊甸。
日日东林期,今夕异乡县。
文房旷佳士,禅室阻清盼。
离恨夺赏心,不得谐所愿。
莫忆山中人,碧云遥可见。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送韦觐谪潘州 (sòng wéi jìn zhé pān zhōu)

朝代:唐    作者: 李明远

北鸟飞不到,南人谁去游。
天涯浮瘴水,岭外向潘州。
草木春秋暮,猨猱日夜愁。
定知迁客泪,应只对君流。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赠常州院僧 (zèng cháng zhōu yuàn sēng)

朝代:唐    作者: 姚合

一住毘陵寺,师应祗信缘。
院贫人施食,窗静鸟窥禅。
古磬声难尽,秋灯色更鲜。
仍闻开讲日,湖上少鱼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暮冬送何秀才毘陵 (mù dōng sòng hé xiù cái pí líng)

朝代:宋    作者: 伍乔

匹马嘶风去思长,素琴孤剑称戎装。
路涂多是过残岁,杯酒无辞到醉乡。
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
毘陵城下饶嘉景,回日新诗应满堂。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暮冬送何秀才毘陵 (mù dōng sòng hé xiù cái pí líng)

朝代:唐    作者: 伍乔

匹马嘶风去思长,素琴孤劒称戎装。
路涂多是过残岁,杯酒无辞到醉乡。
云傍水村凝冷片,雪连山驿积寒光。
毘陵城下饶嘉景,回日新诗应满堂。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江夏别鲁直送之宜州 (jiāng xià bié lǔ zhí sòng zhī yí zhōu)

朝代:宋    作者: 潘大临

翰墨精神全魏汉,文章波澜似春秋。
可是中州着不得,江南已远更宜州。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

送契上人游扬州 (sòng qì shàng rén yóu yáng zhōu)

朝代:唐    作者: 皎然

西陵古江口,远见东扬州。
渌水不同泛,春山应独游。
寻僧白岩寺,望月谢家楼。
宿昔心期在,人寰非久留。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