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诗人写的关于大中的诗,有关大中的古诗大全

显示更多结果 (更少结果比更多结果准确)
注:由于字的前后关联、同名等问题的存在,匹配可能存在误差,请自行甄别。
  • 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 —— 陆复礼

    春仲令初吉,欢娱乐大中
    皇恩贞百度,宝尺赐羣公。
    欲使方隅法,还令规矩同。
    捧观珍质丽,拜受圣恩崇。
    如荷丘山重,思酬方寸功。
    从兹度天地,与国庆无穷。

  •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 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
    恩随千锺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金丝响仙乐,劒舃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
    多慙撃壤曲,何以荅尧聪。

  • 中和节诏赐公卿尺 —— 裴度

    阳和行庆赐,尺度及羣公。
    荷宠承佳节,倾心立大中
    短长思合制,远近贵攸同。
    共仰财成德,将酬分寸功。
    作程施有政,垂范播无穷。
    愿续南山寿,千春奉圣躬。

  • 奉和白敏中圣道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 —— 马植

    舜德尧仁化犬戎,许提河陇欵皇风。
    指挥貙武皆神算,恢拓乾坤是圣功。
    四帅有征无汗马,七关虽戍已弢弓。
    天留此事还英主,不在他年在大中

  • 湘江亭 —— 孟宾于

    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
    寒山梦觉一声磬,霜叶满林秋正深。

  • 纳省卷赠为首刘象 —— 沈彬

    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疎。
    不随世祖重携劒,却为文皇再读书。
    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
    一枝何事於君借,仙桂年年幸有余。

  • 杜侯行 —— 贯休

    天目连天搏秀气,峥嵘作起新城地。
    德门锺秀光盛时,三虎八龙皆世瑞。
    顷者天厖乱下鲸翻海,烽火崩腾照行在。
    江表唯传君子营,剑冲牛斗疏真宰。
    金昆玉季轻三鼓,煮海悬鱼臣节苦。
    鴈影参差入瑞烟,荆花灿烂开仙圃。
    我闻大中咸通真令主,相惟大杜兼小杜。
    但能致君活国济生人,亦何必须踏金梯,折桂树。
    宣宗懿宗调舜琴,大杜小杜为殷霖。
    出将入相兮功德深,生人受赐兮直至今。
    杜侯兄弟继之後,璞玉浑金美腾口。
    常言一呼百万何足云,终取封侯之印大如斗。
    功闻吾皇似尧禹,搜索贤良皆面覩。
    杜侯杜侯,君傥修令德,克有终,即必还为大杜兼小杜。
    人之戴兮天笔注,国之福兮天固祚。
    四海无波八表臣,如今而後君看取。

  • 大中後进士语 —— 不详

    欲得命通,问瑝嵎都雍。

  • 大中时语 —— 不详

    郑杨段薛,炙手可热。
    欲得命通,鲁绍瓌蒙。

  • 敦煌(伯五○○七)三首 仆固天王乾符三年四月廿四日打破伊州……(此缺数字)录打劫酒泉後却□断(下缺) —— 敦煌人作品

    为言回鹘倚凶(下缺)(〖1〗以上诗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张义潮起义以後。
    「歌谣再复归唐国」,即咏此事。
    第三首诗题有历史价值。
    仆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鹘首领仆固俊。
    此诗应是当时当地人所作,所以称他为「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见史书记载。
    可惜诗题残缺,诗文仅存六字,以致意义不够明显。
    这时候,仆固俊受张义潮的指挥,打败了吐蕃不久。
    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张义潮的命令的。
    )。

  • —— 王铉

    雨似随车至,云疑逐盖飞。
    (〖1〗句次王坚诗句後,曰「文林郎王铉诗曰〖句不重录〗」云云。
    按唐有两王铉,《全唐文》卷七九一收王铉文二篇,乃大中时处士,此则长安间人。
    )。

  • 歙郡有黄山楼北瞰黄山山势中拆若巨门状因题一绝 —— 于德晦

    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
    闲倚朱栏频北望,只宜名作巨门楼。
    (〖1〗诗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乾隆间刊刻。
    此诗承仪徵吴白匋先生见告。
    按原志附注曰:「程弘志云:按《一统志》:刺史有从兄弃官学道,号於方外,刺史为筑室於问政山,山始名问政。
    」望按:《金石萃编》卷八十有于德晦题名,在李虞仲题名之左,曰「监察御史于德晦」,题名後纪「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云云。
    又《长安志》务本坊有左散骑常侍于德晦宅。
    〖大兴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卷二所记同〗)。

  • 七绝一首 —— 杜牧

    嵓□□□万木中,□□特地一枝红。
    拟攀丛棘□寥寂,□□□香感细风。
    (见陆心源《吴兴金石记》卷四。
    《吴兴金石记》云此诗在顾渚山,诗前有序,已残泐,录如次:「□於□□□□为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贡讫事季春□休来□□□七言。
    」诗及序又见《两浙金石志》卷三,但残泐更甚,诗中第二句「特地」作「时池」,似误。
    )(《吴兴金石记》陆心源案畧云:「拓本高一尺三寸,广二尺三寸,字径二寸,……谈錀《吴兴志》:牧於大中四年十一月授湖州刺史。
    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遗爱塞路。
    公退之余,登临赋咏,碧澜消暑,俱有留题。
    盖亦不知顾渚之有诗刻石也。
    《樊川集》亦未收。
    」)。

  • —— 李贻孙

    羣乌幸胙余。
    (见宋陆游《入蜀记》卷六。
    )(〖1〗《入蜀记》卷六页十一〖《知不足斋丛书》本〗:「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自唐夔州刺史李贻孙诗已云羣乌幸胙余矣。
    」〖2〗李贻孙,原作李贻。
    李贻孙曾官夔州刺史,《全唐文》卷五四四收其会昌五年撰《夔州都督府记》,《金石录》卷九着录会昌五年九月「唐李贻孙《神女庙诗》」。
    陆游在述巫山神女祠中景物时引及此句,应即《神女庙诗》之残句。
    )(两《唐书》无李贻孙传,今参张忱石所考,补传如次:李贻孙,字里不详。
    大和初任福建团练副使,会昌五年为夔州刺史,大中三年任左谏议大夫充宏文馆学士,大中五年任福建观察使。
    又曾任金部、司勳员外郎。
    约卒于大中六年後。
    原列「无考」作者,今移此。
    )。

  • 奉和元孚大德(亦依本韵) —— 王謩

    华顶高峯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
    当时惟有建公在,老宿如今一半无。
    (见明陶宗仪《古刻丛钞》,与元孚诗同刻一石。
    )(案诗原署「中散大夫行台州司马赐鱼袋王謩幷书」。
    又刻後纪「唐大中九年岁次乙亥八月丁丑朔六日壬午重题,以纪他年之事」,共廿六字。
    )。

共 1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