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 zuò èr shǒu qí yī
偶作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说之 (cháo yuè zhī)

病目书滛歇,江干绝往来。
不才宁嫁树,有意尚移山。
玉府书名久,南山种豆闲。
只应终夜气,不共鬓毛班。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ìng mù shū yín xiē , jiāng gān jué wǎng lái 。
bù cái níng jià shù , yǒu yì shàng yí shān 。
yù fǔ shū míng jiǔ , nán shān zhòng dòu xián 。
zhī yìng zhōng yè qì , bù gòng bìn máo bā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病痛使我的视力模糊,无法再去江边往来。
我虽然才能平平,宁愿嫁给一棵树,心里却有意愿要去移动山川。
仙界中赐给我的名册早已过了很久,如今我安居在南山种豆,过着闲散的生活。
只有对长夜之间的气息有所感应,而不会共享鬓发上的斑白。
总结:全文:这篇古文描述了主人公身患重病,视力模糊,无法去江边往来。主人公虽然才能平平,但内心渴望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如愿意去移动山川。然而,他的名声早已传遍仙界,如今却过着安逸的生活,种豆于南山。只有在长夜中感受着气息,却无法共享斑白的鬓发。整个文意传达了主人公在疾病中的无奈与内心的追求。

这是一首充满抒情和哲理的古诗。
赏析::
这首诗《偶作二首 其一》是晁说之创作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第一句"病目书滛歇,江干绝往来"描写了诗人身患重病,目光已经模糊,与江边的往来已经中断。这里江边可能代表着生活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气馁,接着写道"不才宁嫁树,有意尚移山",表达了他宁可嫁给一棵树,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愿意移动山脉,展现了坚强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玉府书名久,南山种豆闲"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和种植的热爱。他的文学才华如玉府珍宝般闪耀,而在南山种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宁静和闲适。最后两句"只应终夜气,不共鬓毛班"则反映了诗人的坚持和执着,他愿意和岁月一同老去,但不愿意和理想一同衰老。
标签:
抒情、哲理、生命坚韧、理想追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说之写的《偶作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5 首名为《偶作二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晁说之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佑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後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後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後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 查看更多>>

晁说之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