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íng cuì wǎn cí qí èr
宁倅挽词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积 (xú jī)

记得高山否,淮东非所归。
谁迎玄冕去,自趁白云飞。
泣尽孤儿血,空遗旧日衣。
容州公莫去,此地故人稀。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jì de gāo shān fǒu , huái dōng fēi suǒ guī 。
shuí yíng xuán miǎn qù , zì chèn bái yún fēi 。
qì jìn gū ér xuè , kōng yí jiù rì yī 。
róng zhōu gōng mò qù , cǐ dì gù rén x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记得高山是否还在,淮东不是我所归之地。
谁迎接着玄冕离去,我自趁着白云飞驰。
泪水流尽了孤儿的血,却空留下了昔日的衣袍。
容州公啊,莫要离去,因为此地的故人稀少。



总结:

诗人回忆着过去的高山和故乡淮东,却发现如今已非归处。他不知道有谁来迎接他离去,只能自己乘着白云飞驰。诗人感慨世事无常,孤儿们为了他的离去流尽了泪水,而他所留下的只是昔日的衣袍。最后,诗人劝阻容州公不要离开,因为在此地他的故人已经稀少。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和无奈。

赏析:这首诗《宁倅挽词 其二》由徐积创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离故乡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诗中以简洁而意味深远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情感。
首句中提到“记得高山否,淮东非所归”,表现出诗人对故乡高山的眷恋和对远离家乡的不安。接着诗人写到“谁迎玄冕去,自趁白云飞”,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志向,他愿意去追求更高的成就,如同玄冕迎风飞扬。这句中的“白云飞”也有着象征性的意义,表示了诗人追求的理想充满希望和向往。
第三句“泣尽孤儿血,空遗旧日衣”则传达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会付出的艰辛和牺牲。他愿意为了追求目标而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一句“容州公莫去,此地故人稀”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希望故乡的人们不要离去,因为已经离故乡的人已经少得可怜。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徐积写的《宁倅挽词》系列:

本文作者徐积介绍:🔈

徐积(一○二八~一一○三),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早年曾从胡瑗学(《吕氏童蒙训》)。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五七)。神宗数召对,因耳聩不能出仕。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以近臣推荐,爲楚州教授。徽宗崇宁二年除监西京嵩山中岳庙,卒,年七十六(《节孝集》卷三二附王资深撰《节孝先生行状》)。政和六年(一一一六)赐谥节孝处士。以孝行着闻,苏轼称之爲“古之独行也,於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着有《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徐积诗,以明嘉靖刘佑刻《节孝集》爲底本。参校明抄本、清康熙丙子山阳丘迈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 查看更多>>

徐积的诗:

徐积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