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 tóng
牧童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邵雍 (shào yōng)

随行笠与蓑,未始散天和。
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塚阿。
数声牛背笛,一曲陇头歌。
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suí xíng lì yǔ suō , wèi shǐ sàn tiān hé 。
nuǎn xì huāng chéng cè , hán wēi gǔ zhǒng ā 。
shù shēng niú bèi dí , yī qǔ lǒng tóu gē 。
yìng shì wú xīn wèn , cháo tíng shì ruò hé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随身带着草帽和雨衣,从未散过天和的美景。暖意嬉戏在荒废的城池旁边,寒冷依偎在古老的墓塚之上。几声牧牛人背着的笛声,一曲来自陇山头上的歌谣。或许是无心问起,关于朝廷的事情如何了解。



总结: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位行者旅途中的生活,他随身带着草帽和雨衣,游历过美丽的天和风景。在旅途中,他在荒废的城池旁边享受着温暖的时光,也在古老的墓塚上感受着寒冷的气息。在路途中,他还听到了牧牛人背着牛背的笛声和陇山头上传来的歌谣。整段文字显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旅行生活,作者也在此间抒发了对朝廷政务的漠不关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14 首名为《牧童》的诗:

本文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 查看更多>>

邵雍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