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èng yóu luò zhōng shí shǒu qí yī ○
梦游洛中十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蔡襄 (cài xiāng)

白马寺前冠盖盛,送行宾友尽英豪。
耿丞血染边场草,留得声名日月高。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ái mǎ sì qián guān gài shèng , sòng xíng bīn yǒu jìn yīng háo 。
gěng chéng xuè rǎn biān chǎng cǎo , liú dé shēng míng rì yuè gāo 。

抒情 咏史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白马寺前,冠盖华丽,送行的宾友都是英勇豪杰。
耿丞将军浴血战斗于边场,留下了崇高的声名,流传千秋万代。

全文

总结:

这段文字描述了白马寺前盛大的场面,众多豪杰为了送行而聚集在那里。其中提到了耿丞将军在边场上英勇战斗,不畏牺牲,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声名威望高悬,流传至今。这段文字表现了中国古代将士的忠诚与英勇,以及他们留下的千古传世的功勋。

《梦游洛中十首 其一○》是蔡襄的一首诗,它充满了抒发情感和咏史的元素。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马寺前的盛大场面,以及众多宾客和英勇的友人送行,展现了壮丽的离别场面。在这个场景中,白马寺前的景象显得格外壮观,蔡襄运用了盛装、冠盖等词语,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豪华而庄严的画面。
然而,诗中的情感并不仅仅停留在场面的描写上。第二句提到了“耿丞血染边场草”,这是一个历史典故,指代了勇敢的耿丞在边疆战斗中壮烈牺牲。这个插入的历史片段让诗歌更富有深度,引起读者对英雄气概和忠诚的思考。
最后两句“留得声名日月高”表达了对英勇者的敬仰和赞颂。诗人希望他们的声名能够传扬千古,永远流传。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蔡襄写的《梦游洛中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蔡襄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佑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佑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乾道中,赐谥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 查看更多>>

蔡襄的诗:

蔡襄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