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 tài fù wǎn cí sān shǒu qí sān
李太傅挽词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敞 (liú chǎng)

识理未曾误,疾邪惟过深。
岂忘事反覆,不忍俗浮沈。
去国尚回顾,埋名方自今。
异时山水意,恻恻吊鸣琴。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shí lǐ wèi céng wù , jí xié wéi guò shēn 。
qǐ wàng shì fǎn fù , bù rěn sú fú shěn 。
qù guó shàng huí gù , mái míng fāng zì jīn 。
yì shí shān shuǐ yì , cè cè diào míng qí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理智从未出错,只是对邪恶的厌恶更加深刻。
难道我会忘记过去的事情,不愿意陷入世俗的浮沉之中。
离开故国仍然回望,埋葬了名字,才能真正活在当下。
在不同的时光里,山水的意境唤起了悲凉的琴音。

全诗概括:诗人表示自己在追求理性和真理的过程中,从未迷失方向,对邪恶的厌恶更加深刻。诗人不愿陷入世俗的浮躁与沉沦,忍受不了琐事的纷扰。他离开故国仍然回望,深思熟虑,埋葬了自己的名字,才能真正体验当下的生活。在异时异地,山水景色唤起了他内心的悲凉,弹起了愁绪满怀的琴音。

赏析:这首诗是刘敞的《李太傅挽词三首》中的第三首。全诗表达了对李太傅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对仗和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沉。
首先,诗人表现了李太傅的高尚品德和为政之道的正直,他在官场上从未偏离正道,不被世俗的浮沉所动摇。这体现在“识理未曾误,疾邪惟过深”这两句中,反映了李太傅一贯的清廉和坚守原则。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太傅的怀念之情,他回顾往事,不忍忘怀。在“岂忘事反覆,不忍俗浮沈”中,诗人强调了他对李太傅的感情之深。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离开故国的遭遇,但他仍然回顾着故国,因为他的名字已经永远与故国紧紧相连,表现出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最后,诗人以“异时山水意,恻恻吊鸣琴”来表达自己在异乡思念李太傅的心情,诗人用“山水”和“鸣琴”作为意象,表现出他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敞写的《李太傅挽词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刘敞介绍:🔈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佑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扬州。岁余,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佑四年(一○五九),知贡举。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神宗熙宁元年卒於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 查看更多>>

刘敞的诗:

刘敞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