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sūn bāng qiú qí yī
和孙邦求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正民 (lǐ zhèng mín)

笔砚情亲二十年,相逢直欲尽君欢。
短檠况味同春梦,老鹤精神耐岁寒。
闭户每欣闻杖履,衔盃屡笑倒巾冠。
墙头梅蕚休嗟晚,为恐骚人思渐阑。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ǐ yàn qíng qīn èr shí nián , xiāng féng zhí yù jìn jūn huān 。
duǎn qíng kuàng wèi tóng chūn mèng , lǎo hè jīng shén nài suì hán 。
bì hù měi xīn wén zhàng lǚ , xián bēi lǚ xiào dǎo jīn guān 。
qiáng tóu méi è xiū jiē wǎn , wèi kǒng sāo rén sī jiàn l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我与笔和砚情意相亲已经二十年了,每次相逢都想尽情地取悦你。
尽管岁月如梦,我们的友情却像春天般持久,就像老鹤一样,精神依旧,能够忍受岁月的寒冷。
闭门谢绝外客时,常常欣然听到你敲杖拄杖的声音,或者举起酒杯高兴地笑着倒下巾冠。
在墙头上,梅花的花蕾不禁唏嘘晚来怀念,因为它担心那些思古怀人的文人墨客的心思会渐渐消失。
全文总结:
本文表达了作者与一位友人的深厚情谊,他们相识已有二十年,每次相逢都希望尽情欢聚。作者将友人比喻为老鹤,因为他的精神和意志像老鹤一样坚韧,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有时候,作者与友人闭门不见客,享受彼此相处的快乐时光;而在欢聚的时候,他们常常举杯畅饮,欢笑倾倒巾冠。然而,作者也有些许忧虑,担心骚人墨客们对古人怀念的心思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墙头的梅花花蕾成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文传递了深情厚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赏析:
李正民的《和孙邦求 其一》是一首抒怀友情的古诗。诗中表现了二十年的深厚友情以及岁月的变迁。
首节写李正民与孙邦求相识已有二十年,笔砚情亲,彼此的友情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相逢之际,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喜悦,愿意将这份欢乐尽情分享。
第二节以“短檠”和“老鹤”来比喻友情的经久不衰,就像是春梦一样甜美,老去的心灵依然充满活力,不受岁月寒冷的侵袭。这里通过自然的比喻,强调了友情的坚韧和珍贵。
第三节描述了两人相聚的场景,他们闭户相对,每次相见都充满了欢乐。杯盏中的酒意,笑声不断,友情让他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共同享受片刻的幸福。
最后一节以“墙头梅蕚休嗟晚”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梅花已经开放在墙头,但李正民担心友人的离去,因为骚人的思绪渐渐涣散。这里的“墙头梅蕚”不仅仅是景物,更是象征着友情的美好,他们希望时光停留,不让友情逐渐淡去。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正民写的《和孙邦求》系列:

本文作者李正民介绍:🔈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学,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明嘉靖《惟扬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温、婺、淮宁等州府。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知陈州时,爲金人所执。十二年和议成,放归(《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八)。回朝後,历任给事中、礼部、吏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官终徽猷阁待制(清康熙《扬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隐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四卷。 李正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酌校他书。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查看更多>>

李正民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