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rú huì èr shǒu qí èr
和如晦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襄 (chén xiāng)

一别瀛山岁未期,三州声称已齐飞。
欲将吏事文经术,独恐迂儒取世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ī bié yíng shān suì wèi qī , sān zhōu shēng chēng yǐ qí fēi 。
yù jiāng lì shì wén jīng shù , dú kǒng yū rú qǔ shì j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告别瀛山还未到年底,三州都传扬称已飞齐。

想要把政务和文学经典结合起来,但是独自担心过于书生气会遭人嘲笑。



总结:

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告别瀛山,不过时日尚早,却已有人传说他的名声飞扬至三州。他想将政务处理与文学学识相结合,但担心会因此显得过于学究,引起世人的嘲讽。

《和如晦二首 其二》是陈襄的一首诗,此诗可以归纳为"抒情"和"自省"两个标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陈襄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首句"一别瀛山岁未期"意味着与友人分别已有多年,但重逢的时间并未如期而至。"三州声称已齐飞"表明了三州的消息已经传来,然而,友人却仍未归来。这些情节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吏事、文经、术业的渴望,但他担心过于追求这些知识和技能会被视为迂腐而受到世人的嘲笑。这种内心的矛盾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发展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面临的道德和社会压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抒发对友情、时光和自我发展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内心的挣扎,以及对社会观念和个人抉择的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襄写的《和如晦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襄介绍:🔈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蒙阳等县。嘉佑二年(一○五七),入爲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复爲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复知陈州。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 查看更多>>

陈襄的诗:

相关诗词: